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台中郑氏宗亲回乡谒祖

2011-06-09 02:39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放起大礼炮,68名小学生组成的乐队奏起欢迎曲,请来了诗浦慈济宫凉伞队……昨天,龙海市榜山镇洋西村山北社、颜厝古县、芗城区诗浦村三个郑姓宗亲聚集地,热闹不断。原来,三地厝边在各自的宗祠门口,用当地最热情的方式,欢迎远道而来的28位台湾台中郑姓宗亲。

  当天,28位台中郑姓宗亲与当地郑姓宗亲一起到宗祠祭拜交流,并与当地宗亲签订姐妹会的协议。而未来4天,台中郑姓宗亲还会到漳州各县城寻根谒祖,最终将与漳州7个宗祠的宗亲签订7份姐妹会协议。同时,还将和诏安的郑成功纪念馆签订协议,联合成姐妹馆,一同交流和发展。

  台中市郑氏宗亲会董事长郑庆章,是这次带台中团的团长,“在漳州,有很多郑姓宗亲的宗祠,我们提前回来5天,就是要到龙海、漳州市区、漳浦、诏安等地的郑姓宗祠祭拜,并和郑姓宗亲交流。”6月11日厦门要举办海峡两岸交流论坛,他一接到通知,就带团提前回漳州访亲谒祖。

  郑庆章认为,宗群要有凝聚力,在祖居地的宗亲尤其要慎终追远。“山北社、古县的宗祠整理得都很好,但4月份我来过诗浦村,当时的宗祠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于是我就和诗浦村的宗亲们说,宗祠不需要有多气派,但起码要庄严,相隔两个月我再看这里,宗祠已被整理得很庄严。”郑庆章表示,“明年还会回到漳州来‘验收’”。在诗浦村,郑庆章还题字“两岸一家”,送给当地的郑姓宗亲。

  “每一次来大陆,都会看到变化,像这次,家家户户盖起楼房,人又淳朴、热情。”一位跟台中访亲团来的张先生如是评价。而颜厝古县的一位郑女士觉得,有必要多组织像这样的两岸交流会,“台湾的同胞要多回来走走看看,多交流感情。”

  漳州郑成功历史研究筹委会学者郑惠聪称,两岸需要更多的交流,尤其是宗族文化方面,签订姐妹会协议和建立姐妹馆,能让郑姓宗亲团结起来,通过姐妹会增加交流的机会。(本网记者 方锦燕 实习生 戴江海 )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继母不嫌不弃 15年真爱温暖脑瘫女儿
下一条:7年“玩”收藏 淘到78年前卖儿契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