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母不嫌不弃 15年真爱温暖脑瘫女儿
被“妈妈”曾瑞英亲着额头,小助一脸兴奋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妈妈曾给我多少吻多少吻,吻干我那脸上的泪花,温暖我那幼小的心,妈妈的吻甜蜜的吻……”这首耳熟能详的《妈妈的吻》,唱出了人世间伟大的母爱。而芗城区南山路六九新村曾瑞英家中,也闪动着一份别样的“母爱”。
15年前,曾瑞英的一次离婚,改变了她此后的生活轨迹。历经婚姻的坎坷,但曾瑞英是个幸运的人,她有两个懂事的亲生女儿,还在第二段婚姻中多了一个特别的女儿——脑瘫的杨小助。15年的相处,作为“后妈”的曾瑞英,一直悉心照顾着小助。
也许,在别人眼中,患病的小助无疑是曾瑞英的“包袱”,但曾瑞英却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无私关爱。
现在,小助听到曾瑞英的问话,都会用表情或肢体来回应。曾瑞英笑了,小助也笑了;曾瑞英“批评”小助,她就会像个犯错的孩子,低下头。
尽管不会表达,但在小助心里,也许最想叫的就是那一声简单却又饱含深情的“妈妈”。
【真情倾露】
额头上的轻轻一吻,把她逗乐了
“这就是我们家小助!一夸她漂亮,她就会用手摸脸,这些都是我慢慢教她的。”前天,一进曾瑞英在芗城区南山路六九新村的家,她就热情地介绍坐在椅子上的小助,然后走到小助身边,俯身亲了一下她的额头。也许是感受到了曾瑞英的亲昵,小助一下就被逗乐了。
坐在椅子上的这个26岁女孩,理着平头。在她的世界里,无法言语,无法行走,无法清晰地表达情感,无法感知到别人的说法,当然,也不知道最爱她的妈妈早已离开了她。
曾瑞英时不时地凑近小助,和她说几句话,每每这样,小助就会很兴奋,直立起身体,露出微笑,还张开嘴,好像要和曾瑞英说话。采访的时候,小助的爸爸杨宗兴外出工作,比小助小6岁的亲妹妹在寄宿学校读书,而曾瑞英的亲生女儿丹丹去年进了省游泳队,常年不在家。所以每天照顾、陪伴小助的,就只有曾瑞英一个人。
【回眸当年】
撇开生活阴霾,教会她有规律地上厕所
曾瑞英和小助的感人故事要追溯到15年前。
那年,家住南靖的曾瑞英和丈夫离婚后,带着2岁大的二女儿丹丹,嫁给了当时住在芗城区厦门路的杨宗兴。曾瑞英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来到这个家时,小助才11岁,小助还有个5岁的亲妹妹。而在曾瑞英还没来之前,工作繁忙的杨宗兴,先后给小助请了两个上了年纪的保姆,但小助的脸上、身上出现白癜风,嘴角发烂,这让杨宗兴很是担心。
或许是机缘。曾瑞英一天天和小助熟悉后,当她第一次喂小助吃饭时,好多天不肯让保姆喂饭的小助竟然开口吃饭。从此,作为家中三个女儿的“妈妈”,曾瑞英尤为关心小助的生活。
刚开始,曾瑞英一个晚上要起床三四次,看看小助是否要方便。更经常的是,小助尿裤子尿床。这时曾瑞英要一个人清洗脏物,家门口经常挂满换洗的床单和衣服。
不过,最重要的是曾瑞英教会了小助有规律地上厕所。“我慢慢教她一晚上不要尿那么多次,勤快点让她方便,现在就好多了”。
如今,小助的白癜风不见了,嘴角好了,皮肤变白了。厝边都说,“这是‘妈妈’照顾得好”。有时厝边上曾瑞英家串门,看到曾瑞英这么悉心照料小助,都觉得小助遇上了好后妈。
【母女情深】
“只要多交流,她就能感知这一切”
除了在生活上照顾有佳,曾瑞英还常和小助交流。家里只有两间不大的房间,小助常年只能坐在小屋子里。曾瑞英怕小助闷,就经常用轮椅推着她出门,边兜风,边和她说话。
这些年,曾瑞英抱不动小助了,于是就坐在一旁和她说话。小助做了“坏事”,吵爸爸休息,曾瑞英就耐心地“教育”她。看到这一幕,厝边笑道,“脑瘫儿怎么听得懂?”可曾瑞英却不以为然,“每次我告诉她,不能这样做,她就低下头,她听得懂”。一开始,小助喜欢把拇指放进嘴里,口水到处流,曾瑞英就不断地做吞咽口水的嘴形给她看,慢慢地,小助似乎看懂了,就不再流口水。
曾瑞英发现,小助很有音乐细胞,每次自己哼唱闽南语歌时,她就会挺直身体,露出微笑,一副很陶醉的样子。在曾瑞英眼里,只要多和小助交流,小助可以感知到一切。曾瑞英每次骑车回家,刚到门口,小助听到声音,就会从沉思的状态中兴奋起来,曾瑞英觉得这些就是小助对她的回应。
去年11月,曾瑞英去广东前,把小助托给朋友照顾。有一天,朋友随意问了小助一句,“想不想妈妈?”哪知,小助一下子落泪了。(本网记者 郑娟娟 实习生 戴江海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