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两会直通车:大力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工程

闽南日报   2017-01-10 10:01

­  解放军第175医院院长夏挺:打响名院建设

­  “名院”建设是一个日积月累、承前启后、厚积薄发的漫长过程,不仅要有德高望重的医务人员、响当当的特色科室、深受患者信赖的医疗药品,还要有厚重的医院文化底蕴。

­  对175医院来说,建设名院有4个关键词——名医、名科、名药、医院文化,其中名医是名院的灵魂,名科是名院的脊梁,名药是名院发挥特色优势的法宝,医院文化是名院的神韵。

­  作为漳州名院项目的先锋,175医院拥有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国家级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和2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6个军区专科中心,13个二级学科成为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具有名院建设基础优势,将树好领头雁榜样作用,持续打造专科品牌,推出特色制剂,并继续以文化引领发展,形成核心价值观文化。 ☉记者 庄文剑

­  漳州市中医院医务科科长洪嘉志:提升名科效益

­  今年起,市卫计委大力实施中医“名医、名科、名院”发展战略,开展首届“评选名医、创建名科”工作。漳州市中医院作为漳州名中医医院代表,在名科项目建设上,要树立起标杆。

­  目前,中医院骨伤科被列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骨伤科和康复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妇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协作单位,骨伤科、康复科、糖尿病科、肺病科、妇科、心血管科为省级重点专科。希望政府加强对中医院名科建设的支持,制定实质性政策倾斜,增加建设项目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整体效益。 ☉记者庄文剑

­  漳州市人民医院院长魏和睦:

­  “名医下乡”助力分级诊疗

­  分级诊疗医改是实现“看病难”的有效方式,“名医下乡”是实现分级诊疗的有效方向。因此,大医院要培养一批权威医生、专业技术人员下乡诊疗,将大医院专家坐诊、名师坐诊的模式和其他优质的医疗资源带到基层,提高基层医院的认可度,实现病人愿意去基层看病和“大病不出远门”。

­  各大医院可以采用三种医联体形式来支持“名医下乡”:一是支援型,组织大医院的医生下乡,在技术上帮助、指导、支持和服务基层人民群众;二是托管型,从管理体制上改变大医院医生在城市的习惯,解决医生替别人干活的心理障碍,从而实现大医院医生与基层医院的深度融合;三是纵向联营医疗集团型,实现基层、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深度结合,在专业技术上上下联动,解决大医院“不舍得放人”的现实问题,进而带动基层医院发展。另外,要在政策和配套设施上下功夫,支持医联体有机运转。

­  ☉记者 庄文剑

­  龙海市第一医院办公室主任冯建华:

­  支持中医列入名医计划

­  由于一些市民对中医药认识比较模糊,使中医药的地位在日常医疗中有点被边缘化。去年,我市对优秀的中医师授予“名医”称号,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通过“名医”金字招牌,也能增加群众对中医的信心,有利于中医行业发展规范化、科学化。

­  中医诊疗和中药对不少慢性病症有较好疗效,应该鼓励综合医院开设中医门诊、中医病房。希望多增加投入,扶持中医中药行业。

­  ☉蓝腾 周志荣

­  近年,漳州持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致力于让优质的医疗资源更好地为百姓服务,取得一定成效。

­  背景链接>>>

­  ●开展医疗联合体

­  目前,有3家市级医院与11家县级医院和4家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疗联合体协议,有17家县级医院与40家乡镇卫生院签订医疗联合体协议。

­  ●落实城乡医院对口支援

­  全市有27家支援医院与77家受援医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书。其中,漳州市医院、漳州市中医院、175医院3家市级医院与9家县级医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支援医院与受援医院共建立159个结对帮扶科室,派出262名医师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  ☉记者 庄文剑 整理

­  ●推进分级诊疗

­  我市确定芗城区、龙海市、平和县开展基层首诊试点。试点县通过公示基层诊疗服务清单、提高基层报销比例、三级医院为基层转诊预留号源等,引导群众到基层首诊。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县级医院诊疗量占比分别为24.21%、5.92%、53.65%,县域内就诊率达65.42%。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诏安“粮果套种”模式迎突破
  • 上半年漳州39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 漳州新增71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