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施根:一位老兵的远征轶事
1938年——1943年
历史
关键词 中国驻印军
它是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进入缅甸作战失利后,在进入印度的新22师和新38师的基础上成立的,是当时中国最为精锐的作战部队,为反攻缅北、协同中国远征军打通中印公路、歼灭日军第18师团立下了赫赫战功。
进入野人山前训练森林作战
1938年,我进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学校广西怀远17期学习,也就是黄埔军校,学的是通讯科。
3年后,学成毕业,被分配在国民党军队通信兵第二团,当教导大队任排副,当年12月,刚好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应英国人的要求,我方派出了精锐部队第5军、第66军组成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作战。而我是在1942年8月,才随部队奉命开赴印度的。
我们从昆明乘飞机,然后到达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丁斯加机场,再乘火车到恒河转乘轮船,六七天后,才到达兰姆伽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在那里,我们主要学习武器装备的使用和各兵科技术培训,我在兰姆伽训练基地接受的是通讯技术培训。
1943年春,我们进入靠近缅甸的印度阿萨密邦的利度。在那里,我们继续整训,包括学习森林作战、强渡河流、识别森林里可食的野果。这一年,新38师与新22师合编为新一军。
1943年~1944年
历史
关键词 中印公路
即著名的史迪威公路。公路于1945年初通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两国合作修建的、自印度利多至中国昆明的国际军用战略公路,打破了日军对中国抗日战场的陆上国际封锁。
抗击日军侵扰护航修筑中印公路
1943年,当时中国驻印军先头部队已进入野人山地区最高峰塔家铺。
野人山地区位于缅甸最北方,是密支那以北一片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再北是喜马拉雅山。据说原来曾有野人出没,因此,这片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统称为“野人山”。
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人猿泰山”。
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贯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指挥部派出中国驻印军工兵第十团、美军机械化工兵团,以及印度、尼泊尔劳工7000多人,从利多向南修筑中印公路及铺设输油管道。这条路必须穿越野人山、那加山脉,进入缅北丛林,经马科、拉昆到缅北重镇密支那。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抗击日军侵扰,保证中印公路修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当时我在通讯营,主要负责通讯工作,经常要去查线,只要电话线一断,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都要去野外查线,背着一台电话机,一般是4个人成一班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