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十项刚性措施强化交通秩序专项整治
10月24日,漳州市政府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再动员、再部署,结合全市道路交通事故特点,预判第四季度交通安全趋势,联动各级各有关部门,采取十项刚性措施抓防范、压事故、整秩序,全面动员、全力以赴,努力实现亡人交通事故明显下降、城区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年度任务全面完成,进一步树立文明城市交通形象。
多部门联合开展24小时全覆盖巡查
增派警力,创新巡查。10月27日启动国道、省道的路面巡查勤务。交警部门协同派出所、交通运输等部门形成合力,增派巡查力量、扩大巡查范围、延长巡查时间、增加巡查密度。针对国省道路段和午间、上半夜时段事故多发的问题,细化勤务方案。交警牵头巡查国道324、319线,抽调沿线警力共60名统筹安排,实行24小时全程巡查。
联合执法,重点查纠。交警部门、城管执法部门、交通综合执法部门联合加大对繁华商业街区、重点路段沿街店面商家恶意占用公用停车位违规行为以及摩托车、电动三轮车、人力三轮车违法违规行为的管理和查纠力度。全市各乡镇每周组织开展不少于16小时的联合执法行动,乡镇领导负责组织协调、一线指挥,细化具体实施方案。对发现的交通违法行为立即开具法律文书,按时录入交通违法处理系统,依法依规查处。
货车整治,不留余力。深入推进大中型货车专项整治行动。科学合理设置全市“交通公安联合治超站”,并向社会公布,指导推动各地落实到位;督促货运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增派执法人员,以三轴及以上货车为重点,全面加强联合执法,加大力度,提升实效。加大对校车、旅游车、农用车的源头管控力度,确保行车安全。
责任倒查,问责到位。成立道路交通亡人事故倒查组,由交警部门牵头,抽调安监、交通运管部门人员组成。从10月24日起,凡发生亡人事故的,24小时之内启动倒查机制,倒查六个方面情况:事故路段隐患排查及整治情况、路面巡查勤务安排及执行情况、农村劝导站建设及劝导员工作情况、肇事车辆及驾驶人年内违法与处理情况、车单位主体责任情况、监管部门监管责任落实情况。每起事故形成一份专报,确保每起事故依法依规问责到位。同时,加强对亡人交通事故如实统计工作的倒查,重点检查各地是否存在隐瞒不报、弄虚作假等行为。
教育劝导,稳步推进。充分发挥协警、文明劝导员、志愿者的作用,对电动车不按道行驶、逆向行驶、闯红灯、行人跨越护栏、随意横穿道路等行为进行教育劝导,提高管事率。增加劝导工作覆盖的路段、时段,提升劝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于三个重点部位的劝导工作:农村地区进出口、车流量较大的乡村道路与国省县道交汇处、大型企业和产业密集厂区进出乡村道路交汇处等。
机关先行,倡导文明。持续深化“文明交通,机关先行”活动,严格按照有关要求,收集、汇总机关企事业单位车辆、人员交通违法情况并及时上报。对机关工作人员的交通法规遵守情况进行督导。以此督促机关单位人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做到机关先行,带动全市人民群众遵守交规,进一步提升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使安全文明交通的理念深入人心。
整治乱象,严查严管。加大市区城区交通整治力度,大力倡导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摒弃交通陋习。杜绝和减少城区“十大交通乱象”,即汽车违停、“加塞”、随意掉头,电动车不按道行驶、逆向行驶、闯红灯,电动三轮车和人力三轮车违规上路,行人跨越护栏随意横穿道路,商家占道摆摊、恶意占用停车位等。排查梳理重点时段、路段,细化任务清单,制定路面查纠的勤务安排。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市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统一行动,重点整治市区交通违法“十大乱象”及显见性交通违法行为;针对辖区道路特点,实施白天与晚上、上班与下班错时执法和联合行动,加大“八小时以外的”查处力度,特别是要做好重点路口路段管控。
扩大宣传,持续曝光。加大对道路交通和市区城区交通专项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大覆盖面,增强针对性,提升影响力。主动邀请媒体记者随警作战参加统一行动,通过现场采访、实时连线、滚动插播、专题播报等形式,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曝光货车“十大野蛮行为”、城区“十大交通乱象”,宣传交通专项整治的做法、成效。充分利用《交警在线》《法在身边》、网络曝光台、“随手拍”、无人机、视频监控等资源,全方位曝光交通违法行为和监管单位不作为等情况,每周通报一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情况;大力曝光货车“十大野蛮行为”、城区“十大交通乱象”;曝光一批终身禁驾人员名单。拓宽、完善群众举报渠道和曝光警示、证据转换违法处罚机制,形成社会各界参与交通秩序整治的轰动效应。
依托科技,提高效率。把交通指挥调度中心视频巡逻和路面民警巡逻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发现拥堵现象,扁平化指挥路面民警进行疏堵,缓解交通拥堵乱象;充分利用视频卡口,抓拍车辆违停、“加塞”、随意调头等交通违法行为,及时录入违法系统并短信告知车主,形成震慑作用;应用监控设备抓拍行人、非机动车各种交通陋习,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曝光违法违规行为人。
领导带头,健全组织。道安工作特别是亡人交通事故指数、创城工作情况纳入相关单位综治考评、文明考评和政府绩效评估。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明确职责,定期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基层督促检查。严格按照省、市部署要求,配齐配强道安办工作人员,逐一落实专项整治各项部署。
☉王立炳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