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芗城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队长吴为沧
虽然获得了许多赞赏,但面对荣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芗城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队长吴为沧总是显得很淡然,觉得荣誉是对过去的肯定,对于未来,他有着坚定的信仰:要一辈子做一个忠于职守、勤勉敬业的交警,只为那熠熠生辉的警徽。
吴为沧在取证
2004年,吴为沧被录用为公务员后,分配到漳州交警支队芗城大队,先后担任过勤务岗民警、事故处理岗民警、法制岗民警,2013年1月任事故处理中队队长。十余年的从警生涯,他逐渐从一名“愣头青”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警务人员,而伴随他的,就是“勤勉敬业”这个人生信条。
身为事故处理中队的负责人,吴为沧深知责任重大,要带好队伍,必须自己做到最好。“我底下有60多位‘兄弟’,要管好这么庞大的一支队伍,说实在,很不容易。”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经验丰富的“80”后“老交警”,露出一丝羞涩的微笑,他说自己今年36岁,和队伍里的大多数同事年龄相差无几,平日里虽然大家都喊他吴队长,但私底下他还是要充当“知心大哥”的角色。对于这个观点,周遭的同事纷纷赞同,一名队员说,吴为沧既是他们的领导,也是他们的大哥,他把队友当成亲人,工作上遇到问题大家都喜欢与他探讨。他经常与大家谈心、拉家常,十分关心大家的生活,工作中能担当,总是身先士卒,他被评上全市五一劳动奖章,大家都为他高兴。
“交警的活其实有很多,也很细,有些新人进来会适应不了这个环境,为了管理好队伍,我得以身作则,所以很多时候我都必须亲力亲为,这样才能树立榜样。”说起工作上的事,吴为沧打开话匣子。有一次,一名新人由于年纪较轻,思想上还有所叛逆,他找这名年轻人谈了好几次,都没什么效果。后来,他从侧面了解,才知道这名年轻人思想上存在误区,总是认为领导高高在上,脏活累活都让下属去做。“大家能共事,就是缘分,如果我放任不管或把他剔除出队,那就是对他不负责任。”为了纠正这名年轻人的偏见,他决定不再用言语引导,改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名年轻人看见了他的付出,于是慢慢地改变了初衷,后来还主动找他承认错误,并且努力学习,现在变成他的得力助手之一。“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嘛,只要我能以身作则,大家就可以更团结。”吴为沧笑着说。
在交警的工作中,可能多数人都会认为执勤站岗才是最苦最累,但实际上,真正面临艰辛与风险的,还是事故处理这一方面,因为它承担的不仅是一份责任,还有对当事人的一份公道。
“据统计,市区每年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有近万起,在这些数据中,虽然大部分是小摩擦,但要是一旦出现大事故,那有时候要勘验的危险度就会大大地增加。”吴为沧说,例如2013年2月25日凌晨03时28分左右,市民王某醉酒后(经检测,血液中乙醇含量为179.00mg/dl)驾驶摩托车走战备大桥由北往南沿右机动车道行驶至事故地段,碰撞其行驶方向路右的人行道竖墙后,往路中方向摔出,卧倒于慢速车道后,遇李某及熊某驾驶的的士碾轧,当场死亡。“从普通人角度看,两辆车都有责任,但哪一辆才是真正致其死亡,谁要负主要责任,这就必须经过细致的勘查,才能还当事双方一个公道。”吴为沧说,凡事都不能凭感觉判断,有可能是两辆车的碾轧致死,也有可能是其中一辆碾轧就致死。事发后,他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点,现场勘验完后,为了保证能够及时发现可靠的证据,他通知汽修厂人员将两辆的士拉回厂里,他随后也赶到,经过协商,汽修厂找来吊车轮流将肇事车辆吊起,他走进车底,用手电寻找每一处可疑的痕迹。其实他心里深知,要寻遍每个细节,一时半会是不会结束,如果吊绳不稳或有个什么万一,车辆脱落砸下来,他不死也得重伤,可是为了那一份公道,他没顾及那么多。“也许有人会问,完全可以在白天的时候或用其他种方式来查勘,我只能说时间拖得太久对于取证不利,而最快最有效的办法便是直接走进车底。”就是这样的一份坚持,让他最终发现证据,判定两辆的士司机都有同等责任,在证据面前,两名司机都心服口服。
像这样的点点滴滴,对吴为沧来说,实在多得数不清,他在平凡的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为民服务的赞歌,体现了一名交通警察的人生价值追求。
☉记者邹挺毅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