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三个鸡蛋一碗面救战士 37年后江西老兵谢恩人
1979年,龙海程溪的刘大妈用三个鸡蛋一碗面,挽救一位劳累病倒在家门口的战士曹根祥。因时代变迁,双方失联,回到江西老家的曹根祥,一直想找刘大妈当面说声“谢谢”。去年6月本报社会新闻部记者展开“我们一起寻觅”行动,帮助曹根祥找到当年救助他的刘大妈,双方续上中断36年的情缘。今年6月,刘大妈的儿子一家人前往江西上饶看望曹根祥。昨日,曹根祥特意来到漳州看望刘大妈,如愿以偿了却当面感谢的心愿。
昨天中午11点30分,曹根祥从江西弋阳站出发,经过四个半小时的颠簸,出现在漳州动车站。刘大妈儿子欧阳炳辉带着儿子欧阳宗仁、儿媳杨小玲早早到站迎接。“曹大哥!”“欧阳兄弟!”两个老人隔着大老远,就挥手致意,走近时一声亲切问好。“这次来漳州,一是感谢闽南日报社记者的帮助,二是到原先所在部队走访,第三最为关键的,还是看望刘大妈。”出了动车站以后,欧阳宗仁开着车带着曹根祥在漳州市区转了一圈,而后赶往曹根祥原来所在的部队营地。可阔别已久,沿途都建立起漂亮的小洋房,曹根祥一时无法确定连队所在地。
“这个小路,我走过。”无奈之下,欧阳宗仁只好开着车载着他,慢慢寻找记忆。最后,询问一个士兵,才最终确认部队所在地。没想到,目的地和杨小玲工作地,仅仅距离100米左右。由于天色已晚,曹根祥在军营前站了一会儿,就要再前往下一站。他饱含深情地望了几眼,并和站岗士兵相约,明天再来参观。
到了欧阳炳辉的家,天色早已暗乎乎。曹根祥一下车,眼睛就往家中瞧,可就是没有看到刘大妈的身影。由于等待许久,刘大妈先回居住的老房子。曹根祥顾不上喝一口茶,放下行李,就趁着月色,沿着乡间小道,走路前去看望。以往路两边的大树林,现在都是一排排的水泥房子,曹根祥怎么也和记忆对应不上。不过,趁着路灯,曹根祥拿出手机,打开视频记录曾经无数次走过的路。
约摸走了5分钟,曹根祥突然说,就是这个位置,我当年体力不支昏倒在地,只是当年这里应该是有一个小斜坡。欧阳炳辉告诉他,一点也没错,这就是我的家门口。“您比我亲生的孩子还乖!”刘大妈闻讯走到门口,握着曹根祥的手,笑得合不拢嘴。曹根祥眼里湿润了,双颊微红,说声未曾说过的“谢谢”。刘大妈高兴地用闽南话说:“不用谢!要谢就谢解放军。当年,我们看在眼里,你是为老百姓累倒的。”其实,自从欧阳炳辉去江西看望曹根祥回来后,刘大妈得知曹根祥血压高,甚是挂念,动不动就叫儿子往江西打电话询问:“身体好点了?有空来漳州走走。”
“下一次,老曹你可要带你的儿孙来看望我。”“刘大妈,你现在精神还是这般好!”在一杯杯的热茶中,几个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个不停,思绪仿佛又回到了37年前。曹根祥指着家中一角,说,“当初我就是睡在你家这个位置。”刘大妈说,“以前比较穷,只好委屈你了。今晚你可以睡大床。”聊着聊着,不觉已是晚上7点多,再三催促之下,曹根祥不得不和刘大妈暂时话别。可是,刘大妈还是拽着曹根祥的手不放,送了又送,还不时说,等一下就再去看望你!曹根祥越走越踏实,可却是满满的记忆,他又问,“你家门口应该有一棵大的龙眼树!”欧阳炳辉说,当年为了修路砍掉了。
当晚,欧阳炳辉在村子里的餐饮店摆下一桌酒席,宴请远道而来的曹根祥。曹根祥说,吃的东西跟他们老家很不一样,没有那么辣乎,可却是渴望已久的老味道。欧阳一家人热情招待,每上一道菜,都先摆在曹根祥面前。
得知杨小玲身世特殊,是向人家抱养的,现在养父也过世。曹根祥看她乖巧,提出要认她为干女儿。欧阳炳辉家人更是欢喜不已。“亲上加亲!两家人现在已经是一家人了。”曹根祥说,要不是欧阳一家当年救了我,就没有我现在的好生活。(记者罗培新 通讯员陈建和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