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芗城桃林社端午不许包粽子 什么怪习俗?
闽南网6月10日讯 有人说,没有粽子的端午可能是不完整的端午。但漳州芗城区的桃林社,却要开始“逆袭”了。因为,很久之前,这里的端午就有不许包粽子的习俗。昨天,芗城区南坑街道农友村桃林社的林先生,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说起他们社的这一独特习俗。到底,习俗背后有哪些有意思的事呢?
桃林社端午不许包粽子 传说:卢远讨要粽子不成下诅咒
“端午节,别的社都能包粽子,就我们社,整个社都不能包粽子。”40多岁的林先生说,他小时候就有这习俗,却一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在桃林社的一家食杂店,60岁的林志良等人,确认林先生所说是真事。“端午前一天,就会有小贩载粽子来村里卖,也可以去菜市场买来吃,家里是不许包粽子的。”
而在桃林社的霞林祖庙,庙门口坐了五六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听说有一年端午节,卢远乞讨来到我们村,在村头看到一个人,想跟他讨个粽子吃。正好这人正在忙着,没空理会他,就跟卢远说,他们没包粽子。卢远听后很生气,就说,你们要有包,你们就烂屁股。这个卢远,乞丐身、皇帝嘴,说啥都灵验。村民听后很害怕,从此以后,不敢再包粽子了。直到今天,也没人愿意去打破这习俗。”78岁的王阿淑老人,讲起桃林社不包粽子的缘由。
桃林一带不包粽子的范围有多大。87岁的林添波说,农友村四个社,小浦南有包粽子的习俗。路头社有的人有包,有的不包。而凤悟社有个别专门做粽子卖的,其他人不包。只有桃林社,家家户户都不包粽子,外娶的媳妇,有会包的,嫁过来后,也不包了。
卢远是闽南民间传奇人物 专家:俗语“乞丐身皇帝嘴”的主角
在村民口中,“乞丐身、皇帝嘴”的卢远还有不少传奇故事。卢远躺在榕树下睡觉时,榕树仔掉下,榕树仔甜甜的,他吃了后就“唱好话”,说“榕树正头栽、倒头栽都会活”,果然这榕树就极容易生长,随便插下都能成活。卢远躺在松树下歇息时,松子掉落打到他身上,把他打疼了。卢远就咒松树,要让它秃头。果然,原来种下的松树,都死了。
“田头水井在汲水,这卢远走累了,就躺在水井旁睡觉。结果醒来发现躺在水中,全身湿漉漉的。他就说这井‘会出泉,不淹沿’,果然,这井从不会漫过井沿。”林添波老人,也说起了一个卢远的故事。
而对于桃林一带端午不包粽子的习俗,漳州民俗专家郑惠聪说,以前从未听过。不过,卢远此人,是闽南民间传奇人物,相传他随身携带着一根竹竿,这根竹竿可以化身为马,闽南俗语“乞丐身、皇帝嘴”,说的就是他,因为他出身贫寒,只能当乞丐,但说的话又很准。闽南民间关于卢远的传说很多。郑惠聪说,他看到过前人写的一本章回小说《徐胡案》,该书也提到过卢远此人。《徐胡案》的主人公是明朝一个龙溪县令徐胡,徐胡屡破奇案,这些案件都是发生在漳州周边地方。但是徐胡此人在龙溪县志、漳州府志中,都未有记载,应该是作者杜撰的。而卢远此人,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也不得而知。(海都记者 黄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