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民们注意啦!这些网络诈骗手段得防着点
伴随通讯习惯、金融支付手段的改变,近年来由此引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日渐增多。日前,漳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了几起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企业主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
案例一冒充客户诈骗
2014年12月,漳州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老板李先生,在其邮箱中看到一封与公司一位客户账号仅差一个英文字母的邮件,邮件内容是要与李先生进行商品交易,并要求李先生往指定账户汇款。由于此前已经同该客户进行过多次交易,李先生并未多想就汇入了140多万元。
之后,李先生发觉不对劲,详细一查才知道是骗子侵入过李先生的邮箱,截取邮件内容,编织了那封诈骗邮件。
防范建议:为警惕技术漏洞埋下的隐患,企业及个人应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一是增强邮箱密码的安全系数,邮件往来尽量不要涉及汇款、银行账号等内容;二是变更汇款的银行账号要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确认;三是尽量使用企业专用邮箱,重要文件应放在附件并加密,增加密码破译难度。
案例二“冒充好友、领导”诈骗
2015年,我市某企业财务人员王先生,在QQ上与老板交谈后,按照老板要求往一个账户汇入480万元。由于在QQ上交谈没发现异样,王先生在汇出这笔款之后才去找老板汇报。这时候,才发现老板的QQ已被盗,所幸的是,经公安机关与银行共同努力,那笔被骗款项被及时冻结。
防范建议: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聊天;不要随便接受、访问陌生人发来的文件、网页,因为可能捆绑木马病毒。即便好友通过聊天软件向你借钱,不要急着汇钱,先和该好友电话联系,确认是否是其本人登陆QQ号码,是否是其本人在向你借钱;若确认是诈骗行为,及时对自己的电脑重做系统(这样可以清除木马),并全面杀毒,及时更改QQ密码。
案例三“汇钱救急”诈骗
2016年1月,某婴儿用品店老板胡女士在微信上收到一位朋友的好友申请,胡女士看到该微信使用的是这位好友孩子的头像,于是通过申请。之后聊天时,这位好友称因为出门进货,带的钱不够,要求胡女士临时汇入2万元应急,等回漳州马上就还。胡女士表示,因为刚进完货,手中仅有几千元,结果对方表示,有几千算几千。就这样,胡女士往对方指定账户汇入了5000元。
到当天晚上,胡女士打电话与这位好友确认时,才发现是有人截取了好友孩子的头像,以此取得她的信任后诈骗。防范建议:微信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工具,不法分子利用它搭讪附近陌生人,从中寻找作案对象,伺机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
因此,利用微信等工具进行交谈并涉及到交易时,一定要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千万不要在微信上聊几句就付诸于行动,更不要单身赴约,莫让微信变“危信”。(记者 林思赓 通讯员 黄鸿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