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万松关风景区近况 入漳第一关仅存残关城51米
2015-12-25 10:15 来源:海峡导报
0
入漳第一关 现在很受伤 万松关文物散落各方,文物爱好者呼吁抢救性保护
万松关,坐落在漳州龙海市榜山镇梧浦村后岐山与鹤鸣山两山夹峙之间,自六朝以来就是险要关隘。唐代开漳之后,这里是漳州通往省城、京都的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可惜的是,1960年代,万松关上的条石被拆下用以建造西溪桥闸,受到严重破坏。历经沧桑的万松关,目前虽然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不少文物已遗失,让人揪心,漳州文物爱好者呼吁对万松关进行抢救性保护。

▲万松关仅存残关城51米
现状:入漳第一关,仅存残关城51米
东邻瑞竹岩、江东桥,西毗龙文塔、云洞岩,万松关自古就是“入漳第一关”。高大的城门上,嵌着一块青石横匾,镌刻着“天保维垣”四个大字,是明末大学士林釬亲手题写的。城墙上,几棵大树的树根深深地扎进墙体,城门只容一辆小车通过。据悉,唐代开漳之后,这里是漳州通往省城、京都的要道,唐代陈元光入漳之时驻兵于此,时称“军营岭”。
万松关城墙全部用长方形花岗岩条石砌成,当年的关城十分宏伟。据史料记载,明天启年间,倭寇活动十分猖獗,大肆劫掠海澄、龙溪一带沿海沿江百姓。为抵御海上私商集团与倭寇的骚扰破坏,弃官回乡的林釬向当时的漳州知府杜遴奇建议,在岐山与鹤鸣山之间的峡谷中建一个关隘,派兵把守,以保卫东乡及漳州城。杜遴奇采纳建议,但只挖了地基,城尚未建成就奉调离任。明崇祯二年(1629年),接任漳州知府的施邦曜在当地乡绅陈天定及里人王必标的支持配合下,于万松岭上兴筑关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