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宝岛埕商业街来了“台湾客” 克服水土不服
搭建平台吸引创客集聚
事实上,近年来,漳台两地青年创业者互动日益频繁,并形成了长效机制。去年开始,漳州举办漳台青年创业产品对接推介会。两年来,累计有近200多名漳台创业青年完成了项目推介,涉及贸易、信息、茶叶、食用菌等,对接项目的合作资金达到近500万元。如今,创业项目对接还实现了触电上网。今年7月,“漳台青年创业项目对接网”正式上线,并分别设置了漳台青年创业项目库。
位于漳州市龙文区的宝岛埕商业街,是漳台青年创业者互动的最新成果。黄伟杰是首批入驻者。在台湾,他拥有自己的伴手礼品牌“海洋微风”。如今,他将“海洋微风”引入漳州。
“台湾精致的服务与天马行空的创新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宝岛埕项目负责人王东表示,目前,宝岛埕已签约60多家台湾特色美食和文创伴手礼项目。最终,将有超过100家台湾青年创业项目在这里集聚。“走完这条商业街,等于把台湾逛个遍,网罗北中南东全部美食。”王东坦言,以往赴大陆创业的台商大都单打独斗,而他的目标是汇聚台湾青年,形成创客集群。
宝岛埕不仅是一条商业街,还将是台湾创客的孵化基地。目前,宝岛埕已与台湾基隆海洋大学、经国学院等高校建立了产学合作关系。“不少餐饮、食品科学等专业的学生,若有志于到漳州创业,可带着项目入驻。”王东告诉记者,台湾青年创客将在这里享受一年免租、免费配套装修等服务。
化解创业者的水土不服
尽管政策加码让不少台湾青年创业者跃跃欲试西进创业,但真正付诸行动者仍属少数。来自厦门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来大陆的台湾同胞中,在大陆创业和就业的不到10%,远低于就学的26%和旅游的51%。
“大陆市场空间大,机会多,同时风险也大。他们对大陆的政策、法令,乃至人情世故等都不够了解,创业过程中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黄伟杰认为,台湾青年要想在大陆创业,不仅仅需要资金支持,还需要诸多配套方案。
“许多台湾青年有创意,但不一定符合市场需求,且忽略了大陆和台湾消费者的差异性。”目前,黄伟杰还是宝岛埕项目的运营总监,为了让台湾青年创业项目更加“接地气”,他所在的团队将帮助台湾创业者进行市场调研,并对投资项目做出调整。“比如台湾的大众卤味,食材选择上偏好火锅料,但到了漳州,消费者更喜欢海鲜,我们就帮助他们进行在地化调整。”
事实上,已有不少业内人士开始关注,如何解决台湾创客水土不服的问题。陈婉儿表示,漳州台商投资区有百余家台企,未来或将成为漳州台湾青年创业基地。“我们打算把老台商聚集起来,以创业导师的身份现身说法,为台湾青年创业者答疑解惑。”她还建议,各地应该尝试建立台胞青年创业、就业指导中心等机构,为在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陈华俐 胡锦山)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