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店招语言文字使用规范 监管存在着空白点 

2012-04-18 22:33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店招语言文字使用规范该由哪个部门监管?邦邦走访城管、工商、教育局等多个部门后发现,对店招语言文字使用规范的监管,存在空白

  海都闽南网讯 市民魏先生想弄明白漳州lu面,究竟该用“卤”还是“鲁”(详见本报4月11日的报道),不想竟引来极大反响。昨天,不少市民拨打邦邦热线2050110说,街面上两个字都在用,以前一直不知道哪个字才是对的,现在终于弄明白了。而市民张先生更是指出,目前很多店招、广告牌出现各类错别字,那么醒目的招牌容易给刚识字的孩子造成误导。

  店招语言文字使用规范该由哪个部门监管?邦邦走访城管、工商、教育局等多个部门后发现,对店招语言文字使用规范的监管,存在空白点。

  市民反响:错别字用多了容易误导孩子昨日,邦邦在胜利西路上一家“鲁面海”的小吃店里,“老板,店招要改字了!”市民吴大爷指着橱窗上大大的“鲁”字提醒老板。“‘鲁面海’在漳州是很有名的,我一直以为是老板为了区分正宗和非正宗的做法,吃了半辈子才知道原来是错别字。”吴大爷说。店老板陈女士则表示,当初就觉得是“鲁”字,没怎么考虑就用上了。

  和吴大爷一样,将错字当作正字用的,还有市民张先生,“我一直以为是‘鲁’字,还正儿八经地教刚上二年级的女儿,因为‘鲁面’出现的频率太大了。”张先生说,现在很多店招为了吸引眼球,会同音字别用、成语别用,引起关注,还处在学字阶段的小孩,整天面对这些错误的语言文字用法,久而久之会“习惯”的。

  邦邦在市区县后路、瑞京路走访,“衣衣不舍”成了卖衣服的,“一碗打尽”是卖小吃的。对于这“别样”的店招,在钟法路上开店的徐老板觉得,这是标新立异,不能算是错误,店招本来就是要让人一眼记住,要是循规蹈矩反倒没了味道。

  邦邦调查
店招上的错字 监管整改成难题

  那么,使用错字的店招和广告牌,该由谁来管呢?

  邦邦了解到,目前漳州店招和广告牌的制作监管流程为:由商家向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申请备案,受理后,工作人员到现场勘查,对店招设置位置和规格进行核查。对店招内容的核查,主要看是否和工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上的一致,并不核查文字使用是否正确和规范。

  店招的文字使用规范,主要由工商部门负责。“只能事后通过定期上街巡查不规范用语的店招,要求店主整改”。漳州市工商局商标广告股张股长表示,工商局在核准颁发营业执照时,会对经营户的名称进行审查,但由于店招没有硬性规定需要审核,商家自由度大,只能事后纠正。目前,工商部门对于店招错别字,都采取责令改正的方式,没有行政处罚过。(本网记者 郑娟娟)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这是老王淘来的宝贝:罕见民国时期“出国证明书”
下一条:物价局明确装修水电费不能收 房管局责令开发商停止交房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