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这是老王淘来的宝贝:罕见民国时期“出国证明书”

2012-04-19 07:06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漳州龙之斋红史馆馆主王连河先生,淘到一份出国证明书,它是由当时省石码特种区签发的,不过,这特种区的存在时间还不到三年。

但如果

这张出国证明书是民国时期一段历史的缩影

        海都闽南网讯   税票、个人照片、出国原因、繁体字书写……这些明细,都保留在一张泛黄、有点破旧的纸上。

  有什么特别吗?这是漳州龙之斋红史馆馆主王连河先生,淘到的一份出国证明书,它是由当时省石码特种区签发的,不过,这特种区的存在时间还不到三年,“那个年代留下的实物很少”,也正因为如此,这段历史鲜为人知。

  这张“出国证明书”有A4纸张般大小,内容大意为:福建省龙溪县第一区大路头保保民江衍英,现年20岁,因为寻找未婚夫张福攸独自要前往仰光,经龙溪县政府特种区署核准发给证书“须至证明者”,落款为福建省政府龙溪县政府特种区署。

  证明书的右上角张贴着10张一角面值大小、林森头像的民国印花税票,右下角则张贴着一张生活照,照片中的少女剪着齐肩短发,手拿手绢,落款处由于遭受虫蚀,已经无法看清具体是民国哪一年。

  为了弄明白这证书的背后故事,王连河特地查了资料。证明书中所称的“龙溪县政府特种区署”就是现在的石码镇。

  民国二十五年,福建省长陈仪为准备抗日战争,认为龙溪石码处于闽南要区,筹划石码镇区和浒茂、乌礁两洲组成石码特种区,于当年7月委任高峰为特种区长。8月成立石码特种区署,与龙溪县分治,由省里直接管理。

  全区下辖9个联保办事处。联保以下设保、甲。特种区机构设秘书室、会计统计户籍室、民政科、财政科等。“所以文中有提到‘大路头保保民’,这个江衍英应该就是这里的人”。王连河分析。

  1937年7月7日(即民国二十六年)卢沟桥事件爆发,特种区成立“石码抗敌后援会”,高峰兼主任委员,下设宣传、侦查、救护、消防等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据《龙海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七年5月,厦门沦陷,石码特种区奉命防奸防谍,曾下令把全部台湾籍人20余户59人送到异地安置。同时采取构筑封锁线的紧急措施,拉伕在九龙江河段沉船填石,设置浮宫段、楼仔洲段、北溪头湾和镇头宫段四道拦江封锁线;还将漳浮公路节节挖坑,炸毁公路桥梁,实行所谓“焦土抗战”。

  为对付日军飞机狂轰滥炸,组织救火会、消防队,进行火灾抢险,救死扶伤。收编土匪郭云龙,打击土豪劣绅郭子希,使流氓地痞有所收敛。后因风传日寇将要入侵,时任石码特种区区长李和涛恐慌,假借民意上报省府请撤特种区。民国二十七年8月接省撤销特种区建制令,石码恢复龙溪县辖,编为龙溪县第六区。

  龙海市政协文史委主任何乐中说,由于石码特种区存在的时间很短,很少留下那段历史的实物资料,这张出国证明很有研究价值。(本网记者 曾炳光)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明迎谷雨 有雷也有雨水
下一条:漳州:店招语言文字使用规范 监管存在着空白点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