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龙文区郭坑镇全力打造漳州北郊文化生态观光带

2015-11-03 09:38 来源:闽南日报 0

  发挥资源优势 开发温泉小镇

  车行至郭坑大桥南端,往左拐,走一段路。当一组“八骏图”石雕群立于眼前时,我们知道,“走天下生态园”到了。

  作为龙文区首个乡村旅游示范点项目,走天下生态园目前已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规划建设功能分区主要有奇石文化区、雕塑文化区、名贵植物园区、特色采摘园区、北溪饮食文化区、沙雕广场等。用总经理肖天来的话说:在这里吃喝玩乐,一应俱全。

  耳闻不如一见。行走在生态园里,浓郁的花木味儿混着虫鸣鸟叫相伴左右,竹柏、桂花、含笑、七里香等在长廊边摇曳生姿。还未入冬,备受青睐的草莓还没露头,不然,这闽台农业采摘区早就挤满采摘果实的欢声笑语。但是不急,葡萄、芭乐、青枣、番薯……生态园力求让每个游客在任何时候都能满载而归,不同的季节,收获一样的欢乐。

  产业为基、生态为本、旅游为魂。“走天下生态园”便是“农游结合”的有益尝试。事实上,郭坑镇以此为典范,因地制宜引导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目前,汐浦村通过土地整理及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高优蔬菜种植基地,洛滨村、扶摇村、篁卿村等北溪北岸沿线村庄也逐渐形成蔬菜、果树、苗木等种植基地。郭坑镇以建设市级农民创业园为抓手,将九龙江北溪北岸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推行节水灌溉,削减化肥使用量,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支撑,连接各村庄农业园区,整合及发挥土地资源,形成沿江现代农业发展轴,扩大“一村一品”规模,形成一个高优、生态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带动全镇生态农业和家庭农场的发展。

  如果说滨水山地生态景观给予了“农家乐”的天然资本,那么篁卿村的温泉地热资源则为郭坑的生态开辟了新的旅游活动空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郭坑镇曾被预测为漳州市温泉资源的第二大热田,篁卿村被勘探出来的温泉水清澈优质,自涌温度达60多度,每天自涌水量达600吨左右。被重新挖掘出来的温泉水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开启了郭坑温泉产业链的项目规划:以温泉为核心的度假旅游圈,将建成融生态观光、运动休闲、湿地栖居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度假区。

  挖掘文化内涵 给休闲加底料

  饱览九龙江北溪的旖旎风光不必站得太高,镇安寨就可以了。

  它位于郭坑镇扶摇村的瑶山之上,视野开阔,极目远眺,一江碧水欢唱着自北而来。小寨子始建于南宋时期,因为地处偏僻,先民为防匪防盗,才建起厚厚的寨墙,留下这一块供后人赏景的地方来。

  本以为下山并无风景看,谁知村口的关帝庙会挽留你的脚步。这座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占地1700平方米,历经两次重修,规模宏伟。这扶摇关帝庙有两件镇庙之宝。一件是正殿现有两根清光绪年间雕琢的八仙蟠龙石柱,石柱雕工精湛。与现在台湾保留的两根八仙蟠龙石柱一模一样,是两岸渊源的历史见证。还有一件宝,是明神宗御赐玉腰带。这条玉带由20片光泽细腻的青玉连缀而成,平时深锁庙中库房,每年只在关公诞辰日展示。

  《龙文区扶摇关帝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就在这山水庙宇间融合而成。

  据了解,旅游区按国家4A级景区目标进行规划,规划面积540亩,将整合郭坑扶摇关帝文化资源,并结合四周村落和瑶山风景区的生态自然资源,采用“一建筑群、一园、三区一带”的规划布局,分别为:关帝文化建筑群,忠孝信义文化园,入口服务区、生态静养观光农庄区和庙会经济配套服务区,九龙江滨水休憩带。目标市场立足于周边和海峡两岸关帝信众,福建及动车辐射范围内的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

  如果你不赶路,别急着离开。从东溪农场村口一棵大樟树再过去,就到了“小姐楼”。城堡一样的石楼,古朴中透着秀气,像是一幅斑驳的油画雕刻着200多年的风霜雨雪。

  “小姐楼”是俗称,承泽楼才是它的名字。

  在郭坑镇口社村霞贯社,与承泽楼相仿的建筑还有始建于1700年的阅汪楼和建于1736年的曜星楼。被纳入郭坑文化旅游规划圈的文物点后,它们有了个组合的新名称:霞贯古石楼群,并被列为省政府公布的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漳州市南江滨路(九湖段)征地全部完成 将建“三馆”
下一条:漳州农博会·花博会展馆亮点前瞻 停车场已再扩容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