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龙海 > 龙海新闻 > 正文

龙海1.5万多家农户与企业签订年农业订单超20亿

2015-11-19 11:33 来源:闽南网 0

  订单农业能有效避免农产品产销脱节,却易遭受诚信危机,需要进一步做好配套服务 订单农业:小生产“诚”连大市场 

  11日,龙海市东园镇村民陈清南,忙着将刚采收的一车黄秋葵,运往当地加工企业明德食品有限公司。前年,他牵头成立了清南果蔬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年产近3000吨蔬菜,全部通过与龙头企业签订单进行销售。“有了企业订单后,只管种,不愁卖,价格有兜底,利润翻了一番。”陈清南说。

  来自龙海市工商部门的一组数据显示,当地已有1.5万多家农户与企业签订农业订单,涵盖20多个品种,涉及近12万亩土地,年订单总值超20亿元。订单农业的普及,让小生产对接上大市场成为可能。

  革新产销模式

  陈清南入行已有20年。他如此形容早年的农业产销状态——企业忙着找原料,农户忙着找市场。“农民信息不灵通,生产盲目,什么价格高就跟风种什么,如同赌博。”陈清南。

  如何避免产销脱节?“十多年来,订单农业已成为本地农产品产销的主流模式。随着土地流转增加,其模式也由‘公司+农户’,转为‘公司+合作社+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龙海市农业局工作人员吴龙井说,

  对农民而言,订单农业意味着销路稳定。清南合作社拥有近3000亩土地,主要种植黄秋葵、西兰花和青葱,年产量近3000吨。去年,合作社与明德食品签订了数百吨黄秋葵订单,并约定保底价为每公斤3元。交割时的价格由市场行情确定,但不低于保护价。目前,黄秋葵种植的成本约为每公斤2元。这也就意味着,农民只要按照订单种植,企业便会照单全收,且不管行情如何,利润都有所保证。

  陈清南说,与农户签订订单的企业,还为农户免费提供农资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

  对企业来说,订单农业不仅意味着稳定的原料供应,还意味着更有保障的农产品质量。“以往农药、化肥滥用,不少农产品出口企业因此吃了亏。”明德食品董事长林明德表示,“几年前,从龙海出口到美国的毛豆,便因农残超标被退货,只能转向低价内销,企业损失惨重。”

  有了农业订单,企业则能有针对性地对生产环节进行把关,建立标准化生产和可追溯体系。林明德说:“我们公司专门配备了3名技术人员,定期到各个基地检查农户是否按规定种植,并配备了专业的安捷伦农残检测设备。”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男子酒后庙宇前动手打人 声称要打死给“红公”看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