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教育 > 正文

“卷土重来“接地气 传统家访堪点赞

2016-03-11 10:06 来源:闽南日报 0

  受欢迎 传统家访成“网红”

  然而在信息发达时代,传统的家访还能受到家长学生欢迎吗?

  近日,记者就此在三个家长群上对上千位家长进行了调查,一时间,关于“信息时代,你们还支持老师上门家访吗?”话题的议论热火朝天。参与的家长中有7成选择支持,他们认为,家访是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能让家校双方全面了解孩子各种情况;1成家长则存在一定的顾虑,认为一些家长家庭情况或存在一定的缺陷,老师家访会让家长感到不愉快,其余家长则表示说怕家访会增加老师的工作量。

  支持方网友黄翊的发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实传统家访还是很有益处的,面对面地交流,从情感上来说更显得亲近些,而老师愿意花费时间来看看观察下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利于更好地了解孩子。”反对方代表“圆圆”妈则认为:“老师有时间固然欢迎。不过现在一班学生如此之多,老师哪有那么多时间呢?老师也有家庭孩子,也需要在工作之余照料一家老小,还是多点理解吧。不要强求,现在有微信,家校交流很方便的。老师常跟家长交流,和家访没有多大区别。只要有心,何须拘泥于家访这种形式?”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如果是仪式性的家访还不如不要。学生家长陈女士表示:“有些老师上门家访纯粹是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问几句话,拍个照,签个字就走了。”

  对老师上门家访,孩子们怎么看?记者在市区一家小学的微信群也进行了调查,不少孩子表示“最怕家访”,担心老师家访会说自己的一些上课小问题,还有学习成绩方面的不足,怕老师走后,父母会责怪自己。不过,也有孩子表示:“老师来家访让她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在往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注重去改正和改善。 ”

  多管齐下 让家访完美回归

  身为一名家长,同时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的铃子认为:“不少孩子的行为问题与家庭是有密切的相关,所以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尤为重要,同时到家里观察亲子的互动行为模式,孩子在学校的问题行为就能找到原因,与家长互相配合,才能对症下药。”

  “随着信息的发展,很多人都依赖通讯联系方式,家访也就慢慢淡出了我们的教育,不再是家长和老师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卢英明表示,不少家长认为只有当孩子闯祸时,老师才会找上门,原本平常的家访沟通,反而让家长紧张、学生不安。“家访其实也不拘泥于老师上门,也可以家长上学校,只要是面对面地沟通,都是可行的。”

  记者了解到,根据各自学校特点,漳州市一些学校也采取了不同的“家访办法”。杨娟介绍,因为县区乡村分散,也为了节省老师的时间,漳州一中选择先通知家长到县区集中,先对一些普遍性问题进行交流沟通,然后在家长的允许下再逐个入户家访。“去的路上,我们就告知老师们,吃饭我们自己解决,不用家长负担,去之前老师们也做了‘功课’,家访时要以表扬为主,婉转提出孩子有些科目要再努力,改正存在的一些不足。”而漳州五中则选择分区域,分几组,一晚上对几户集中进行家访,“通常就是半小时到一个小时,为主还是加强家校互动,助力孩子学习成长。”

  “家访起到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作用,有利于家校互动,能够促进家长、学生、老师之间的感情,特别是孩子觉得老师来家里,是重视他,孩子学习就更有积极性。”家长李月凤说。没有任何一所学校是十全十美的,家长、孩子、老师也不容易,这就需要家长多与老师进行沟通,共同探讨教育理念。“家访情感上的沟通很关键,特别是要让孩子感受到这点。”

  如何让家访更加实质有效?不少受访家长认为,由于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养等各不相同,家长也分为诸多不同的类型。因此,家访不应只是学校单方的硬性规定,而应尊重家庭选择权,加强家校互动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社会在变,我们的方式也要变,除了可以利用家长会、老师家访与老师做面对面地交流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电话、短信、微信、QQ等形式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让双方及时地了解孩子在家庭及学校中的表现。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跟老师保持比较紧密的联系,架起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桥梁,甚至还可以共同探讨一些教育教学方法以及学校的各项管理措施,真正参与到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嘟嘟妈说。(记者 陈晓云 文/供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厦门双十漳州校区招20名教师 即日起至3月24日报名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