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2日 闽派诗会走进漳州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21日—22日,“经典福建·创意闽南”闽派诗会走进漳州系列活动在漳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诗评家、专家学者等近200人参会。中国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吉狄马加,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张帆出席。
吉狄马加、张帆、林晓峰、兰万安、杨炼等人一起打开了闽派诗会的启动仪
此次活动由省作协、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漳州市作协联合主办,漳州·澳洲风情园、福建(海峡)文艺网、天读民居书院共同承办。
活动通过开展“闽派诗歌”朗诵会、漳州诗群作品研讨会、写作资源采风等,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提高经典创意创作水平。
诗歌朗诵会
据介绍,为挖掘“闽派诗歌”的文学价值,展现“闽派诗歌”的独特魅力,彰显“闽派文化”的深厚底蕴,今年初以来,省作协组织策划了闽派诗会走进高校系列活动,并在福建工程学院、三明学院等省内院校掀起一股诗歌热。(福建日报记者 树红霞)
“经典福建 创意闽南—闽派诗会走进漳州”系列活动昨日启动
由福建省作家协会、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漳州市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经典福建,创意闽南----闽派诗会走进漳州”系列活动,21日在漳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评论家及闽南师范大学师生近300人齐聚一堂,探讨和品评“闽派诗歌”的艺术价值与时代特色。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吉狄马加,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省社科院院长张帆,闽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晓峰,漳州市副市长兰万安,朦胧诗派代表诗人、国际笔会理事杨炼,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陈毅达,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副院长张清华,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邱守杰等人出席活动启动仪式。
林晓峰在致词中对本次诗歌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朋友。他介绍了漳州在闽南金三角的地位,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具有独特的区域特色,诗人辈出,文化积淀深厚。他强调,诗歌是中华文明的连接点,要继续推进闽南本土诗歌创作的繁荣与发展。闽南师大文学院近年来在教学改革中重视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内涵,特别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和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台湾高校、福建省作协、漳州市作协等单位合作开展了一系列诗歌文化活动,推动了校园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共同繁荣。
杨炼在发言讲到,以“在生活中,只有诗不嫌弃我,我也不嫌弃诗”,“一首人生与思想的小长诗”等感性的话语概括了中国当代文化转型中诗歌的作用。张清华在讲话中表示,福建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相融合,产生特别适合文学、文明发展的肥沃土壤,出现了很有代表性的“闽派诗歌”、“闽派文学批评”。
吉狄马加在发言中指出,诗歌不会消失,它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会慢慢复苏。他论述了诗歌如何处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传承诗歌文化,更好地写出民族的东西等问题;希望通过诗歌进入心灵,彰显文学精神,出现更多的关于人、关于生命的诗作;此次诗歌系列活动的开展,将促进漳州、福建,乃至中国诗歌的繁荣。
张帆对闽东诗群、三明诗群、漳州诗群等闽派诗群作了介绍和肯定,表示省文联通过举办闽派诗会系列活动,推动当代闽派诗歌的发展。
吉狄马加、张帆、林晓峰、兰万安、杨炼等人到台前一起打开了闽派诗会的启动仪。之后,以人偶同台表演的《掌中瑰宝》作为开场戏,诗歌朗诵会精彩纷呈,朗诵的诗篇有吉狄马加的《耶路撒冷的鸽子》,杨骚的《福建三唱》,萧乾父的《朝霞》等近20首诗歌,其中包括闽南师大文学院学生蒋德烽的组诗节选《东螺古味》。
合影
当日下午,漳州诗群作品研讨会召开。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张清华、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罗振亚、《中国诗歌》执行主编谢克强、《天津诗人》主编罗广才、《福建文学》编辑部主任贾秀莉等省内外知名诗人、编辑、评论家先后发言,对漳州诗群及其诗作做出评点,希冀漳州诗人们能够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创作成就。(闽南师范大学办公室、文学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