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15年东山又闻昆曲 为濒危非遗传统曲艺项目
2015-08-18 07:48 来源:海峡导报
0
“海岛重兴传承遗产,川流溯远歌舞升平。”近日,东山县海川昆曲传习所在传统的昆曲器乐演奏声中应运成立,恢复中断了25年之久的濒危非遗传统曲艺项目。
据了解,东山昆曲艺术始于清道光十年(1831),由铜山人林阿哥传入,迄今已有180余年的历史,先后有“枕云天昆曲馆”、“国乐研究会”、“昆曲传习所”、“洞天和昆曲馆”等曲艺组织,至抗战前,东山昆腔活动达到全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东山昆曲爱好者组织编排了《白蛇传·金山寺水斗》、《水浒·醉打山门》、《西厢记》等一批传统优秀剧目,获得了福建省戏曲优秀创作奖和观摩表演奖。历史上,东山昆曲爱好者高季瑜、高福寿、孙初升、黄匡国、陈辉堂、许友章、高兆丰、高天爵,以及昆腔曲笛高手“硕伯”、木雕师傅慧行忠等人,以沙龙形式自由清唱或组合演唱,曲笛伴奏,唱念做表,为铜山古城昆曲的延续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现保存有12个节目共47首昆曲资料。2000年10月东山昆曲第七代传人黄匡国先生逝世后,因后继乏人而中断。
近日,在铜山古城文化促进会和东山昆曲传人后代的支持下,铜陵镇公园社区恢复中断了15年之久的濒危非遗传统曲艺项目,重新组建了昆曲传习所,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传承排练演,弘扬昆曲艺术精粹,使其能留住根、守住魂。(通讯员 黄辉全 记者 卢婷雯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