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东山岛 > 东山新闻 > 正文

“东山昆曲”中断20余年再次唱响 成立昆曲传习所

2015-08-17 08:30 来源:闽南日报 0

  8 月12 日,东山县海川昆曲传习所成立,中断了20 多年的非遗传统曲艺项目“东山昆曲”再次唱响。

  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戏曲艺术中的珍品”,2001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明朝万历年间,发源于江苏昆山的昆曲逐渐流传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据《福建省曲艺志》记载,东山昆曲艺术始于清道光十年(1831 年),由铜山人林阿哥传入,迄今已有180 余年的历史。

  在东山昆曲发展史上,先后组建有“枕云天昆曲馆”“东山国乐研究会”“昆曲传习所”“洞天和昆曲馆”等曲艺组织,开展昆曲的传唱和研究,涌现了高季瑜、高福寿、孙初升、黄匡国等昆曲爱好者,以及昆腔曲笛高手“硕伯”、木雕师傅慧行忠等。他们时常以沙龙形式,或自由清唱或组合演唱,曲笛伴奏,唱念做表,为铜山古城昆曲的延续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曾组织编排了《白蛇传· 金山寺水斗》《水浒·醉打山门》《西厢记》等一批传统优秀剧目,获得了福建省戏曲优秀创作奖和观摩表演奖,有 12 个节目47 个曲目被保存下来。

  然而,自2000 年10 月东山昆曲第七代传人黄匡国先生逝世后,东山昆曲因后继乏人而中断。由于中断时间过久,作为昆曲仅有地方剧种——— 东山昆曲,现如今连漳州地区的人也鲜少听闻。“东山昆曲中断了20 多年,如果我们不对其进行抢救,那就真的失传了。”曾是黄匡国的大徒弟,当年迫于生计下海经商的高建顺感慨地说。

  今年春节,高建顺召集当年同门师弟妹以及昆曲爱好者,表达了希望为东山昆曲留住根、守住魂的意愿,得到了众人的支持。7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 更是给东山昆曲的复兴注入一针“强心剂”。重振东山昆曲的行动,很快得到铜陵镇公园社区居委会和铜山古城文化促进会以及东山昆曲传人后代的支持。

  “靠我们不行,还是需要年轻人来注入‘血液’。”作为东山县海川昆曲传习所负责人, 高建顺对于恢复东山昆曲颇有紧迫感。他说:“由于太久没接触昆曲,技艺稍显退步。接下来, 将和昆曲爱好者一道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传承排练演出, 并对留存的昆曲文献、演出脚本、曲谱和图片进行搜集整理, 系统地对东山昆曲进行梳理和研究, 希望能够为父老乡亲呈现原汁原味的东山昆曲,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振兴东山昆曲的行列。”(黄辉全)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东山小伙手绘家乡 彩铅手绘风光画成东山首套明信片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