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县打响环境“保卫战”

东南网   2017-06-18 12:01

­  一直以来,东山县把城乡生态环境提升作为一项服务民生的重点工作,城乡环境卫生取得了显著成果,涌现出一批批“富美乡村”“美丽乡村”等典型村庄,被评为全国十大美丽海岛之首,为建设“生态旅游岛·漳南核心区”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而就在这样一座美丽海岛上,破坏城乡生态环境的“公敌”——垃圾是“如何收集、怎么运转、怎样处理”的呢?

­  “垃圾不落地”试点初显成效

­  “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大家快来倒垃圾……”

­  早上6点,天蒙蒙亮,环卫工人朱松清开着一辆垃圾专用收集车在东山县西埔镇城区所负责的片区内清运垃圾。看到沿路的垃圾,他微微弯腰用取物器将其拾起放入垃圾箱内,并逐一把街区垃圾桶清空,商户把一袋垃圾投入垃圾箱,留下身后干净整洁的环境,“满”载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  自2016年4月以来,东山县市容管理局在西埔、铜陵两个城区主要路段、街区开展“垃圾不落地”试点活动,投入近60余万元采购专用电动清运车6部、每辆清运车配备2名专职环卫工人,每天分早、中、晚四个时段在两个城区主要路段开展工作。目前,“垃圾不落地”试点工作已初显成效,城区环境大为改善,年内将对两个城区实施全面推行。

­  “垃圾驿站”基本全覆盖

­  为了解决农村垃圾“收不起来、随意处置”的问题,东山县市容管理局另有妙招。 “这附近的垃圾都集中到这个驿站来,在倾倒垃圾时,经常会有垃圾散落在驿站周围。”樟塘镇湖尾村村的保洁员陈小姆对笔者说,手边仍忙着清理的活儿。只见她娴熟的将驿站周围散落的垃圾迅速清扫干净,再用自来水进行清洗。“如果不及时打扫干净,臭气熏天,大家都得捏着鼻子过了。” 为了保持“垃圾驿站”的环境卫生, 其管理工作实行定人、定岗专人管理负责制。不仅要及时清理地面,同时还须定期对垃圾驿站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杀,至少每周1次。各村生活垃圾收集到“垃圾驿站”后,由县环卫部门负责运至垃圾中转站,做到“日产、日清、日处理”。

­  截至目前,除城中村和垃圾中转站所在村外,东山县共投入1115万元建设了67座“垃圾驿站”,基本实现全县覆盖。

­  “垃圾处理好了运出去”中转站发挥大作用

­  位于樟塘镇樟塘村的垃圾中转站,笔者见到了在这里工作的操作人员张龙兴,他正在监控垃圾压缩设备的正常运转。“每天中午12点,所有‘垃圾驿站’的垃圾都会转入各个中转站,垃圾压缩中转站设备为全密封型,压缩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将直接进入污水厢。这样一来,彻底解决垃圾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张龙兴兴奋地介绍说。

­  为了解决镇、村垃圾“运不出去、处理不了”问题,东山县先后投入1445万元建设垃圾中转站12座,其中西埔、铜陵两城区各3座,其他各镇各有1座。共有垃圾转运和操作人员29人,全天24小时轮流值班。压缩后的垃圾在清运过程中,要求“日产日清、车走地净、密闭运输、车窗整洁、沿途无遗撒”,避开人流高峰期,尽量做到作业时不扰民。及时消杀垃圾站点、清洗垃圾容器,做到设施整洁、站内干净。两区七镇生活垃圾集中到中转站后,由环卫部门统一转运至无害化处理场,形成“村清扫收集、镇监督管理、县转运处理”的“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收运模式。

­  环境“保卫战”非一日之功,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可行。东山县成立了常态化管理督查组,明确各组督查区域范围、统一督查标准。督查考核工作采取“日常督查、随机考核、全县覆盖”方式。同时,东山县市容管理局在县电视台和东山新闻网公众号设立“曝光台”,对常态化督查过程中发现的城乡环境“脏乱差”情况进行即时曝光,以社会监督的方式督促其整改。(通讯员 殷琪 本网记者 苏益纯)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漳浦:科技助“荔”抢“鲜”出海
  • 集美大学实践队调研漳州东山:共绘 “向海
  • 十年接力:多级民宗资金浇灌芗城区浦南畲村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