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县岩溪镇从“垃圾围村”到“美丽乡村”转变

闽南日报   2015-04-14 09:12

  处理有道,“变废为宝”

  黄丽坤说,自去年3月起,岩溪镇就推行“垃圾不落地”的乡村保洁新模式,按照“分户收集、分类处理、村民自治、政府补贴、合作运营”的模式对农村垃圾实行立体管理,为美丽乡村探出新路子。

  “户分类”是垃圾处理的前提。岩溪镇给每家每户免费发放了两个保洁桶,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两大类。同时,在村里设立建筑垃圾填埋点、可回收及有毒有害垃圾收购站,剩下的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不可回收垃圾则由保洁员上门收集。

  对于瓜果皮、蔬菜叶、煤渣等可回收垃圾,保洁员会上门督促村民进行堆沤,等待发酵后就可以还田处理。而那些可回收利用垃圾,保洁员就会按市场价来收购,有毒有害的垃圾则是保洁员收集后统一处理掉。

  “现在,镇里每天都将各个村里日清日洁的垃圾集中压缩后,运送到指定的垃圾处理场进行焚烧发电,变废为宝。而且,对于此前造成‘二次污染’的各村垃圾池,镇里还实施了‘景观再造’工程。”分管垃圾治理工作的岩溪镇副镇长叶进佳说。

  在岩溪镇的各个村落里,那些废弃不用的垃圾池上植上了草皮、种上了花木。那块曾经最脏的地方,如今已然繁花似锦、绿草茵茵。

  目前,全镇11个村全部实现“垃圾不落地”,覆盖率100%,日处理垃圾26吨,彻底改变了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村落悄然变得美丽起来了。59岁的上蔡村下店自然村村民林卫咀对眼下的生活环境赞不绝口,“有花有草有美丽,不脏不臭不落地。”老林乐呵呵地说。

  政府有补贴,村民来自治

  “垃圾不落地”,涉及的处理环节多,怎么做好管控呢?

  叶进佳说,有的乡村,人手不足,日常工作量又大,那么就向企业或个人发包,聘请保洁员,而村委只要跟踪管控保洁员即可。有的乡村,日常工作量比较小,那么村委会直接招聘保洁员,当然,本地村民优先了。目前,岩溪镇已有珪后、锦鳞、湖珠等5个村通过签订承包合同,将村庄保洁整体“外包”。

  对于珪后村而言,由于管理保洁员有难度,调配人员也困难,村里遂决定将乡村保洁依合理中标价,进行对外“发包”。最终,叶清福保洁队以一年15.4万元的价格,从9家竞标队伍中成功中标。

  可是,垃圾处理的经费从哪儿来呢?叶进佳告诉记者,“开设农村垃圾管理专款专户,采取政府补助、群众自筹的方式,每年筹措经费200万元,其中县级补助20元/人、镇级补助20元/人,各村通过‘一事一议’向村民收取每人每年10元垃圾处理费。”以珪后村为例,农村人口是4856人,收到的县镇财政补贴19.42万元,加上村民自筹金4.85万元,就可轻松筹到24.28万元。

  “现在要在村里找到脏地方很难了,我们对村里的保洁工作非常满意。” 61岁的珪前村村民叶来龙说,“每人10元保洁费是我们举手表决通过的,该收。”

  如今,岩溪镇13个村居,干净整洁,气象一新。“现在各村随时可接受检查,再也不用临时抱佛脚了。”黄丽坤说,“垃圾不处理好,美丽乡村谈不上。垃圾收集车广播有时还可用于政策宣传呢。”

  “群众自己要出钱、出力,还要监督。”村党委书记叶龙福说,“群众广泛参与,垃圾才能真正不落地。” “村里还邀请老党员、老干部和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垃圾治理监督员。”叶清福说。(陈金荣 肖珺 文/图)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漳州移动“数智融合”书写“数字漳州”山海
  • 云霄县:核电领舞,奏响能源强音
  • 漳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书记带队调研挂钩联系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