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打响碧水保卫战 拓展生态+效应

闽南日报   2018-11-04 18:55

  今年来,长泰县坚持“三质”攻坚、“三铁”治污、三级联动,突出源头整治、精准施策、综合治理,实施八个重点领域攻坚,推进乡镇污水管网、农村污水治理建设三年攻坚计划,巩固提升生猪、水禽等养殖整治成果。

打响碧水保卫战

  长泰县加快截污纳管建设,2018年实施县城区管网及道路改造工程二期,计划投资1.5亿元,对建设南路、京元路、锦江路、龙泉南路、泰和路、文安路等6条4.6公里道路雨、污管网改造,截至9月份已完成污水管道铺设1.2公里,雨水管道1.0公里。

  防治养殖业污染,2018年以来全县共整治关闭生猪反弹201户,削减生猪13222头;关闭牛蛙反弹7户共33.3亩;养鸭场整治全面推进,截至9月,全县1000羽以上养鸭场关闭91户,削减68.4万羽。

  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9月,累计出动执法检查107人次,检查涉水企业46家次,开出提请书12份,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1份,处罚款2.76万元。

拓展“生态+”效应

  长泰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加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提升,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进一步放大生态长泰的品牌和优势。

  打造912平方公里全域景区。我县全面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漳州市“七个五”生态建设行动计划和长泰县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五年方案,坚持环境景区化、旅游全域化、空间全景化,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产业一体化布局、文明一体化共建、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打造“全域全民、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同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容量底线,加强龙津溪两侧一重山、安全生态水系、森林生态系统等保护,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格局。

  探索“生态+”模式。我县坚持把生态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旅游项目、防灾减灾、民生工程、历史文化等深度融合,探索“生态+产业、民生、城建、创城”等模式,强化“生态+去产能、新动能、促技改、优结构、减存量”等举措,把产业、文化、服务等要素注入生态建设中,推动产业质量、城乡环境、生活品质、城市品位等不断提升,努力实现生态、生活、生产、生意“四生”融合,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创造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和福利,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

  今年来,长泰县实施生态+循环工业、生态+节能环保、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等项目23个,年度计划投资20.23亿元,截至9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28.63亿元,占计划投资141.58%,高于序时进度66.3个百分点。此外,我县坚持工业项目联合会审制度,把好工业项目准入门槛,引进符合长泰产业规划、科技含量高、污染物排放量小的项目,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的项目准入条件要求,一律不批限制类项目、淘汰类项目、环境污染项目、污染物排放不达标项目。1-8月,共审批项目37个,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境准入条件的8个工业项目予以婉拒,涉及投资30200万元。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漳州:水环境治理有望1月底前完工
  • 东山:蓝碳红利反哺村民
  • 平和:生态种养 好“钱”景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