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文庙异地重建投用 新址选址石岗山文昌阁南面
“当,当,当……”晨钟响起,一声声辞旧迎新,2016年元旦,长泰文庙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祈福观光。循着太平盛世浮雕地刻,人群自广场进,拜孔像;过泮池桥,赏锦鲤;入棂星门,跨大成门;登杏坛亭,闻弦歌;至大成殿,谒先师……身临其中,一股涤荡心灵的文气油然而生。
延续千年的国家圣坛
文庙,是对孔子之谥号“文宣王庙”的简称。昔泱泱华夏,地不分南北,城无论大小,文庙兴建之风,盛也。“实际上,文庙曾是一座城市的‘标配’建筑,每个州、县都要建自己的文庙。”长泰县文体局工作人员黄志亭说道。

大成殿
据记载,长泰文庙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年历史。原址在县城(现长泰宾馆一带),与石岗山顶的文昌阁对峙相望,历史上经多次维修、重建和不断完善,几经废兴,历尽沧桑。可惜于“文革”期间被毁。

杏坛
改革开放以来,长泰各界重建文庙呼声日涨,2008年,县委、县政府把重建文庙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第二年初,经多方比选,多次现场勘察、调研和论证,以“便民祭祀、环境优良、便于游览”为原则,决定异地重建长泰文庙,新址在石岗山文昌阁南面小山丘上。
“新”文庙与曲阜老祖庙一脉相承
作为历代王朝的礼制建筑,文庙的修建无论布局还是施工,都有着严格要求。“新”文庙主体工程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66.88平方米,主要有大成门、钟楼、鼓楼、杏坛、大成殿、崇圣殿、启圣殿、先贤祠、角楼和东西庑等建筑,是目前省内最大的文庙。其总体布局与文昌阁在同一中轴线上,呈五进制,东西对称,依山而上,风格则集北方文庙之大气,融闽南建筑之精细。“文庙的选址与设计,突出的是与自然生态的山水相融。” 黄志亭介绍。

工作人员黄志亭(前排中)在文庙施工现场
同时,在追求与人文生态的天人合一方面,也是颇费思量。拿铜钟上的骈文体铭文来讲,从字数讲究到押韵发音,反复完善精益求精,前后40多稿,跨时半年有余,才最终定稿。
文庙作为一种典型的礼制性建筑,十分讲究规制,如何与曲阜老祖庙一脉相承,源流正宗呢?

长泰文庙的神龛构件在山东曲阜制作

工人正在进行木构件地仗
工作人员正在抬神龛底座进大成殿
“作为县域内第一处仿古建筑,长泰文庙严格依循规制执行,也有幸得到老祖庙建筑专家的全程指导。”黄志亭说。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核心建筑,重檐九脊,黄瓦飞甍,斗栱交错,雕梁画栋。大殿四周青石浮雕须弥座饰以双龙戏珠石雕,显示其在主体建筑群中的核心地位。殿前有八根青石浮雕龙柱,龙柱以浮雕升降龙为主图案,威严庄重。
值得一提的是,大成殿东西两侧八棵“圣树”从曲阜孔林移植过来。殿内安奉塑像17座,均按曲阜孔庙大成殿塑像比例、样式、神态制作,室内展陈包括神像、神龛、供桌、祭器、礼器等,皆由曲阜老祖庙的专家、师傅设计施工完成后再运至长泰。“为传承老祖庙精髓,除了实地考察各地文庙外,整理的资料就足有两大柜子。” 黄志亭感慨道,“原是把它当一个项目来做,没想到,这过程,竟如‘穿越’古今一般,尽览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5年9月28日长泰文庙落成暨祭孔典礼
2015年9月28日,漫天礼花中,至圣先师孔子的圣像神圣而庄严地展现在世人面前,长泰文庙正式落成,一举成为文昌公园的核心和亮点。祭孔典礼中,先前专程赴阜尼山夫子洞恭请回的圣土圣水,与长泰本地水土交融,一部分浇注在孔像前的黄金桂树下,一部分供奉在大成殿内。还有古琴献祭、恭读祭文,追远抚今,竭其虔诚。参加祭祀的社会各界人士,在身着汉服的司礼官导引下,正衣冠、拾肃容、拾阶而上,进入文庙,依次向先师敬献花篮、行鞠躬礼。
“在长泰祭祖,就像我在曲阜祭拜一样。长泰尊孔、传承传统文化的态度让人感动。”孔子第75代后裔、书法家孔祥胜先生难掩激动。作为文化使者,孔先生多次义务指导长泰文庙建设,祭孔当日,正是他敬献第一个花篮、敬奉第一炷香。
借助文庙平台
弘扬传统文化
文庙是中国古代“庙学合一”的教育圣地。因此,建筑之外,长泰文庙的国学教育也渐成火候。去年10月,县实小国学班的150多名师生、家长,就齐齐走进文庙敬先师、诵经典,“通过‘过状元桥’‘鸣钟启智’‘擂鼓励志’等环节,孩子们能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郑老师深有体会地说。

文化广场
为借助文庙平台,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长泰专门成立了文庙管理处,计划结合每年两季的祭孔活动、中考、高考、教师节、母亲节等传统节日,举办童蒙礼、开笔礼、成人礼、敬老礼、千人(百人)祈福、古琴文化节等传统礼仪和活动,开展国学研读,琴棋书画修习,打造具有闽南特色的祭孔文化,使其成为长泰的文教中心,以及新的旅游增长点和文化旅游新名片。
建文庙,延文脉,以文化城,以文兴县,如今,长泰正在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重建文庙,不单纯只是重启一个纪念孔子的场所,更是以此构筑长泰的文化标识,助力长泰‘大文化’发展。”长泰县主要领导表示。
“文庙要加入在地文化,成为经典文化地标。”文庙现有12根文化柱,以高浮雕图景、成语故事和伦语的形式,展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智、公、和等儒家思想文化精髓。其中,孝、义、廉等三根文化柱,便取材于长泰圣侯公庙陈耸至孝、岩溪珪塘陆秀夫舍生取义、五里亭赵珮却金等群众耳熟能详的故事。
接下来,文庙将按5A级景区的标准,推进三期工程建设,展示孔子文化精华,长泰状元及先贤文化、独特的民风民俗为文化主脉,雕塑群刻画以“珪塘三公下水操”民俗表演展现忠、以高安军抗倭展现勇、以“赛大猪祈丰年”民俗表演展现勤、以陈耸敬母展示孝、以状元林下樵读展现学等等,全面形象展示长泰人特有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并结合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打造成集文化休闲、山水体验于一体的人文景区。
“咚,咚,咚……”夕阳西下,暮鼓声彻,光线里是文庙优美的建筑曲线,虽天天看着看着,长泰人常常为之心动、流连忘返,因为,这是长泰人共有的文化圣地和精神家园。(杨志慧 陈晓云 范伟鸿 文/供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