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旧镇乌石天后宫妈祖神像 牵出台胞“旧镇”情缘
春节前后,是漳浦旧镇乌石天后宫的妈祖朝拜人数最多的时节,其中有不少是台湾的妈祖信众。2月11日,台胞陈先生就带着一家大小来到这里,送上虔诚的香火,祈求今年一切顺利。
位于漳浦旧镇乌石天后宫的乌面妈祖神像,被称为“千年妈祖金身”,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妈祖雕像。据历史记载,明万历年间,漳浦乌石探花林士章在湄洲妈祖庙进香时,征得当地人同意,花重资再塑金身,换取“黑面妈”原神像,并迎回故乡奉祀,一直保存至今。
林士章为何迎请湄洲岛妈祖神像回乡奉祀?据说,当年,林士章赴京赶考,路过泉州洛阳桥,遇一女子迎面而来,左避右闪都被挡住去路。那女子要他对对子,出了上联:“鞋头绣菊,朝朝踏露蕊难开。”林士章一时对不出下联,那女子莞尔一笑,让开了路,顷刻不见踪影。林士章在参加殿试时,皇帝出一上联:“扇中画梅,日日摇风枝不动。”林士章随口答出:“鞋头绣菊,朝朝踏露蕊难开。”皇帝称赞说:“对得好,卿真是探花才也!”林士章因而高中探花。后来,林士章省亲时,路过湄洲岛,瞻仰妈祖尊容,觉得洛阳桥上的女子酷似妈祖,顿时感悟,原来是妈祖点化了他。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官至礼部尚书的林士章告老还乡,并于当年农历八月十二,将妈祖宝像迎入海云家庙(林氏宗祠)。从此,农历八月十二便成为乌石地区的“姑婆祖生”,相沿至今。
明清两朝,许多漳浦人徙居台湾,带去了对故乡的怀念,也带去了对妈祖的崇拜,在台湾纷纷建了天后宫。由于“黑面妈”素有救苦救难之美称,其信众特别多,如今,在台湾供奉“黑面妈”的庙宇有300多家。乌石天后宫总务林连强说,每年台湾有2000多人次到此地朝拜,最大规模进香团达到1000多人。2002年9月8日,由乌石天后宫董事会副秘书长唐忠义和林瑞国先生策划,迎请“黑面妈”金身赴台、澎、金、马巡游。此次巡游前后共四个多月,一直到2003年1月,“黑面妈”才回到漳浦乌石。回乡之前,在海拔3275米的南投合欢山顶举行天祭仪式,由台湾各地的妈祖庙会共同鉴坛,共有10万人参加,盛况空前。
多年来,天后宫多次组织两岸各界人士捐款,用于组织各种扶贫、助学、敬老活动。自2004年开始,在乌石,每年都颁发奖学奖教金,鼓励与支持当地教育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已发放资金30多万元,奖助近千人。从2007年开始,每年农历七月中旬,乌石天后宫都会组织台商、台胞筹集资金购买生活物资,资助漳浦县境内的敬老院,让更多的老年人感受到来自海峡对岸乡亲的关爱。(张文艺 姚鸣声 蓝智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