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古雷两艘古沉船屡遭盗捞 附近海域可能是宋代旧港
边防所
加强巡查、站岗
严防非法打捞
漳浦大队岱仔边防派出所武教导员告诉记者,去年10月,台风“鲇鱼”过境时,很多近海养殖的鲍鱼都跑出渔网,很多村民都下海抢捞鲍鱼。抢捞过程中,有些村民捞到了一些文物,该所接报后立刻前往杏仔村调查,最后在一处破房子里找到了一个袋子,里面装着71件的碗、瓮等。
为了更好地确保水下文物的安全,他表示将更加严密沿海社会方面的防制工作,对辖区重点人员、重点船只、重点港澳口进行全面的摸排梳理,防止辖区内渔船参与或被利用于非法打捞活动;加强在沉船周边海域及沿岸重点区域进行不定时巡查、二级路面监控系统“全天候站岗”,最大限度地压缩违法犯罪活动的空间。
专家
沉船附近海域
可能是宋代旧港
针对这两艘沉船,记者昨日采访了原省“海丝”研究会理事、漳州市历史学会名誉会长陈自强先生,他早些时候专门研究漳州明代以前的海上交通。
陈自强介绍,《四库全书·武溪集》中曾记载,在北宋天圣年间(1023年~1032年),漳浦知县陈坦然曾下令搬迁港口。他说,漳浦最开始的港口设在佛昙镇石门村,史称“石门港”(今佛昙港)。但是这个港腹地比较小,而在这里的商船云集很多,当起台风的时候,经常有许多船只被掀翻。所以时任漳浦知县的陈坦然就准备将这个港口搬迁。但是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具体搬迁到何处。
据陈自强推测,这个港口应该是搬到了六鳌与古雷一带的避风港(今旧镇港一带),理由是,这两个港口距离不算太远,而且都是在漳浦境内;而且旧镇港一带腹地较深,可以容纳更多的船只。
他说,从地图上看,沉船地点位于古雷半岛海域通往旧镇港的入海口,加上此处海域小岛屿很多,水势也比较复杂,来往的船只多了,遇到触礁或者台风躲避不及发生沉船的几率也就大了。
□相关链接
火山岛附近海域
曾发现南宋古沉船
去年5月19日,福建省水下文物考古队员在漳浦县火山岛附近海域,发现了一艘南宋古沉船,比正在发掘的“南澳一号”存在年代还久远。考古队打捞出上百件文物,其中部分文物距今约有1000年的历史。根据货物判断该船应该是一条外贸船,船上主要载着瓷器,以黑釉碗和青白瓷为主。(本网记者 苏禹成 杨清竹 通讯员 徐国庆 郑志清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