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传谣了!漳浦没有“朱宝城” 警方辟谣朋友圈
别传谣了!漳浦没有“朱宝城” “速回赤土,家中失火,妻儿伤亡”在网络疯传,警方辟谣
这两天,微信朋友圈一条信息被疯传,备受市民关注。
这条信息大致为“漳浦打工者朱宝城赤土家中失火,妻儿伤亡,急找朱宝城,想见他最后一面”。
经漳浦警方核实后,该信息为谣言。漳浦警方表示,该信息未造成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但警方将给造谣人给予警告。同时,提醒市民不要随意转发,一定要注意核实信息真假,避免善意被欺骗、利用。
疯传:“速回赤土,家中失火,妻儿伤亡”
这两天,微信朋友圈疯传一条信息,非常夺人眼球。
具体为:“谁的群多?请帮忙转一下:一个漳州漳浦打工者,23岁,叫朱宝城,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请他速回赤土,直接到县医院。家中失火,妻儿伤亡,想见他最后一面。爱心接力。这个不转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谢谢,的确十万火急,爱心传递。都在转发,多谢”。
该信息发出后,有人转发,有人怀疑,有人说是假的,并发布辟谣信息,即“关于朱宝城那条消息,是谣言,请大家明辨是非,别让造谣者毁了一个人的名声,大家帮忙转发”,该辟谣信息也在网上疯传。
眼尖的网友也提出,大家在转发的同时,有没有核实是真是假?或者都同情他们一家,都来不及核实就转发了呢?文字中没有任何联系方式、号码,让人怀疑这是真的吗?
辟谣:近日赤土未接到火警,漳浦没有“朱宝城”
“这是谣言,估计是某公众号为博人眼球编造的。”漳浦县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调查,这几天,漳浦县赤土乡并未接到如此火警,同时,通过查询,全省取名为“朱宝城”的男子仅2人,一个在平和,一个在三明,也就是说漳浦并无人叫“朱宝城”。
该负责人说,根据中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对造谣者是否采取处罚措施,要看其造成的社会影响程度。”该负责人说,从该事件看,此次造谣未造成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但一旦找到造谣者,警方将对其进行警告。
提醒:核实真假后 再帮忙转发
“看到别人有困难或寻人,帮忙转发是好事,但最好跟公安部门核实真假,以避免善意被欺骗、利用。”对此,漳浦县公安局有关负责人分析,从此次疯传的谣言看,文字表述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一会说“请他速回赤土”,一会说“直接到县医院”,到底是回赤土,还是县医院?存在语病;二是该信息没留联系方式,一般寻人需要帮忙都会留联系方式,当然,即使留了联系方式,也不一定是真。
因此,市民看到类似信息,不要轻易转发,最好打电话到公安部门核实,确定真实后,再帮忙转发。
记者手记
别再消费社会善意
近日,安徽亳州市利辛县女子李娟因“为救小女孩”被恶犬咬成重伤一事,在网上流传后,引得爱心公众捐款超80万元。没想到几天后,剧情出现反转,原来,这是李娟男友张宏宇骗捐解困的谎言。最终,张宏宇因涉嫌诈骗罪被刑拘,一度“爆棚”的公众善心被“泼了盆冷水”。
如今,漳浦又现如此造谣信息,很多市民出于同情,纷纷转发,到最后却发现,这竟又是骗局!
无疑,社会善意再次被消费了。无论造谣者是出于何目的,即便只是为了所谓的“博人眼球”,并无伤害到公众,可危害正在慢慢发酵。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造谣事件频发后,会产生“狼来了”的效应,当社会善意被消费得“体无完肤”时,社会信任被瓦解时,真伪难辨,人们不敢行善时,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反而得不到帮助。
因此,请别再消费社会善意了!(海峡导报记者 林晓琪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