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云霄 > 云霄新闻 > 正文

云霄武庙发现完整康熙年间“古物” 提供历史佑证

2015-07-24 07:40 来源:闽南网 0
汤毓贤介绍,这块石碑是清康熙年间的古物,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云霄武庙发现康熙年间石碑 保存完整,刻有“放生池”、“镇守福建云霄等处地方参将加二级卢清祚建”

  闽南网7月24日讯   7 月14 日,云霄县武庙在修缮时,发现了一块刻有“放生池”3 个大字的青石碑。昨天,云霄县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汤毓贤介绍,这块石碑是清康熙年间的古物,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石碑正面刻有“放生池”,边上还有两列小字

石碑正面刻有“放生池”,边上还有两列小字

  “它从土里露出来时,在场的人都十分意外。”参与挖掘的武庙负责人林连忠回忆道,当时他让挖掘人员小心地将石碑从土里挖出,这块石碑高约1 米、宽约40 厘米,呈古青色,保存完整。石碑上清晰刻着“放生池”3 个楷书大字。林连忠慢慢地把石碑上的泥土用手抠掉,又发现边上还刻着两行小字——“镇守福建云霄等处地方参将加二级卢清祚建,康熙十七年岁次戊午闰三月吉旦立。”在一阵惊奇之后,他马上联系了云霄县博物馆对这块石碑进行考证。

  “这块石碑应是清康熙年间的古物。”昨天下午,云霄县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汤毓贤说。康熙十七年(1678 年),云霄还没设县,属于漳浦县隶属的一个镇,而卢清祚这个人,是当时云霄一名营级的参将,相当于如今地方的武装部长。因为此人没有出彩的政绩功劳,所以历史对其的记载资料较少。

  汤毓贤介绍,如今云霄武庙已定为漳州市文物点,修缮武庙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清同治三年(1864 年)九月,武庙历太平天国南方余部冲击遭到破坏。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未能妥善保护,导致庙内的文物构件损毁严重。 1952 年,云霄县利用武庙作兽医工会,后拆除前殿增建云霄兽医站,两廊4 间平房改作办公场所及员工宿舍。“文革”初,武庙神座被捣毁。

  1971 年,庙前放生池被填建为民居建筑群;武庙则长期被县兽医站使用,并经多次修缮扩建为办公场所。由于随意拆毁和自然灾害,现主体建筑房屋顶坍塌,部分建筑物已拆除,仅剩主殿基址及两侧山墙,但保留原主殿的台明、踏步及青石构件。至于这块石碑为何被埋于此,是否存在更多历史文物,还有待进一步挖掘考证。

  说汝知影

  百姓放生祈安康

  云霄武庙遗址,在今云陵镇大路街,始建至今已近 500 年,目前正在修缮中。

  林连忠说,嘉靖年间(1522 年~1566 年),云霄桥仔头吴氏献出宗祠,改建为武庙,创建后文武举极盛。据《云霄厅志》载:“武庙在镇城内南隅,明时建,祀关圣大帝。考《大清会典》,顺治九年敕封忠义神武圣大帝,每年五月十三日盛典致祭,香火兴旺,村民盛典朝拜。”武庙建筑雄伟,二进一殿,抬梁式木石结构,主体建筑面积210平方米。庙前辟一大池,称放生池,方便百姓放生水生动物,祈求平安。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云霄县遭遇6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 部分路段发生泥石流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