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绿致富树 云霄县下河乡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春风吹绿致富树——漳州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6月9日,在云霄县下河乡新坡扶贫搬迁造福工程安置点,村民在一家玩具分厂打工。该安置点依托工业区,引进光电等加工厂,方便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王一雄 摄
“政策”、“机制”、“产业”等犹如春风,给贫困县带来生机和希望,吹绿了贫困县的致富树。 一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研究出台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突破瓶颈、补齐短板,有力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向纵深发展。
春意浓浓暖人心
今年春节刚过,省、市主要领导带着政策、资金、项目一路巡访3个省级贫困县21个重点村,市直部门选派的扶贫开发重点村驻村干部也纷纷忙碌起来,他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奔忙在贫困县乡村的脱贫致富之路上。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对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
我市把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扶贫开发工作结合起来,推出一系列帮扶机制,强力催生“致富树”。在落实省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决定从2014年至2018年,按照不低于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的3%。比例安排市级扶贫开发基金,各县(市、区)按照不低于市级提取的比例安排结对帮扶及本辖区扶贫开发帮扶资金;广泛开展“非重点县结对帮扶重点县欠发达乡镇”、“百龙联百村共建”(100家龙头企业联系100个贫困村)、“万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等挂钩帮扶活动。突出科技帮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在重点县建立研发机构,选派百名科技人员挂钩百家企业;调整充实市、县扶贫开发机构,继续推行市直机关单位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制度,优先安排大学生村官到重点村任职。
目前,漳州已形成一个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帮扶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市积极贯彻好中央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另一方面也不丢掉自己发展的优势,做到让农民真正受益,经济长久发展下去。
云霄县依托当地资源发展蔬菜、枇杷、青枣等果蔬种植,东厦镇的佳洲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以“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方式,实施订单农业,实现产量和质量“双高”。村民告诉记者,这里种植的西红柿,60%销售给肯德基公司,效益很好。县委领导指出,云霄的枇杷,东厦锯缘青蟹、文蛤、缢蛏,下河杨桃,竹塔泥蚶等一批当地特产都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县里正着手打造营销服务平台,畅通销售渠道,努力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农民增收。
蜜柚是平和的“黄金果”,蜜柚产业关系到平和的千家万户。该县努力拓展发展深加工,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生产。目前已经成功打造出琯溪蜜柚、国农、南海O尼柚等几个知名度高的蜜柚品牌,市场好评率高。
诏安县依托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这个“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及全省首批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发展海洋生物产业、水产品加工产业,建设城洲岛“海洋牧场”,发展远洋捕捞业和休闲生态渔业。诏安的富硒土壤特高含量区面积为全省最大,正着力重点打造“太平-红星-官陂公田”富硒产业示范核心带,建立富硒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富硒青梅、八仙茶、大米、鸡蛋、鸡肉、中药材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我市通过“富美乡村”建设,推进贫困区村民生活环境的极大改善。市委、市政府把实施造福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解决居住在自然地理条件恶劣、公共服务难以覆盖的偏僻自然村群众的居住困难。平和县九峰镇在实施造福工程中采用搬迁与集镇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复兴村、三坑、新山、联峰等偏远山区村、地质灾害点群众迁入镇区城东集建点安置,陆续迁入新居;云霄县今年共确定造福工程危房改造搬迁1200户5185人,下河新坡、和平乡晖映新村造福工程安置小区等项目进展顺利。一年来,全市共搬迁群众8800户,受益人口34755万人。
与此同时,贫困地区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看病难、通讯难等问题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