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开漳文化” 云霄一位老干部的祖庙情缘
“燕翼宫是武则天的赐名,‘燕翼’二字出自诗经,后来称作善为子孙后代谋划。我们努力做好保护工作,让子孙后代有实物可以观瞻,才谈得上文化传承和弘扬。”陈振权说,去年8月燕翼宫新修落成后,年过八旬的陈东平携妻儿前来祭拜,喜出望外,激动万分。如今,每年陈元光诞辰与逝世公祭、元宵节“见王”、新婚和生子“点灯”等民俗活动,都在这里得到了恢复和传承。
去年以来,到燕翼宫祭拜、参加民俗活动的群众中,开漳87姓将士后裔就达5000多人。目前,陈振权和助手们正在整理陈元光诗集《龙湖集》,着手将其译为现代文。同时,陈元光的诗作及开漳故事也已进入云霄中小学乡土教材。
一位史学者的海峡守望
云霄县的将军山,因陈政、陈元光父子而命名。山门内,立起了父子俩的石雕像,雕像之手指向台湾,若有所思。
将军山下,一处僻静的所在,开漳历史纪念馆就坐落于此。
“漳州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到了唐代开漳之时才真正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纪念馆中,重点陈列唐代以来漳州百姓的生产、生活用具。对这些,纪念馆馆长、历史学者汤毓贤如数家珍。
“陈元光被尊为漳台圣宗。开漳圣王信仰从闽南漳州传入台湾,渗入移民社会基层,对当下台海民间世俗价值观念的形成和民心向背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汤毓贤说,每年台湾民众和庙团成群结队地回祖籍地谒祖会亲,加深两岸民间联谊互信。自唐、五代、宋、明、清以来,历朝历代对陈元光的追封计达22次,仅两宋就有15次之多,其庙祀多称“威惠庙”。“陈元光后代及其将士后裔多留居漳土,有的远播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等国,在各地根深叶茂。汤毓贤说,陈元光从功臣到神祇的文化嬗变,融入了漳脉乡亲深厚的民族感情。
汤毓贤认为,开漳圣王文化、开漳文化与陈元光祖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漳地土著信仰与中原传入的道释、楚越民间信仰磨合而成,是闽南独特民俗文化的根基。这种文化形态,不仅保留了闽越族先民遗留下来的传统民俗与文化特征,也保存着1300多年前开漳将士从中原带来的汉民族河洛主流文化的生活习惯、语言音韵、文化教育、宗教信仰、岁时节俗和生产技术等内容。
“‘中原热血、楚越柔情’,这是对开漳文化的概括。事实上,在面向海洋的文化融合、碰撞环境中,也使开漳文化独具海洋特质。”汤毓贤说。“中原—漳州—台湾—海外”成为开漳文化传播、演进的路线。目前,漳州地区已登记在册的开漳圣王宫庙有251座,台湾地区则达380余座,南洋诸岛也有30余座,海内外信众达8000万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