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鄢烈山夸赞云霄向东渠“堪比塞戈维亚世遗”
云霄陈岱镇上,向东渠雄伟依旧
八尺门海堤上,57座用石头垒起560米的高大槽墩,撑起向东渠。今后,这种景象将不复存在
闽南网11月12日讯 劈开24座山头,盘绕100多个层峦峻岭,跨越15条溪河,向东渠犹如一条85.7公里长的巨龙,横跨云霄和东山,一站就是40年。
这两天,向东渠火了。漳州市旅游局举行名博漳州行活动,11月10日,名博鄢烈山来到云霄陈岱镇,发出了这么一条微博:“中国的引水渠,仿古罗马高架石砌渡槽,居然是真的,还在用!堪比西班牙塞戈维亚的世遗!”
网友们在为向东渠喝彩的同时,心中却有着阵阵隐忧——向东渠即将拆迁的消息,两年前就已传出,如此雄伟的建筑,难道真要就此消失?
昨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为改善东山湾八尺门海域的水质,向东渠八尺门渡槽跨海的一段将被拆除,但其余大部分将被完整地保留下来,纳入当地的自然景观规划。
过去
万众一心
修建向东生命渠
说起向东渠,云霄、东山县老一辈人的心里,可是热乎乎的。
“三天无雨火烧埔,一场大雨变成湖。”云霄县政协办主任吴亦强介绍,在新中国成立前,云霄虽有漳江流贯全境,但却没有水利设施,易旱易涝。
1970年初,云霄县领导决定从漳江上游拦河筑坝,劈山砌渠,引水浇田。后经讨论,初定扩大工程规模,“送水东山”。这下,东山人民沸腾了起来。当年9月17日,云霄、东山县组成一支2万多人的建设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展了“向东”建渠大业。
数百架手推车、独轮车、牛拖车和几百艘木帆船,组成了“海陆运输队”,将20多万立方米的石头来回倒运;木料和钢丝绳制成土绞车,用上了单杠吊、龙门吊和活动“丁”字架,耗时3年,耗资1074.4万元,向东渠终于建成!
从那以后,向东渠成了云霄、东山人民的生命渠,不仅向县城输送生产生活用水,也是拦洪的主要渠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