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巩固农村河道污染治理成效 产业转型是关键

闽南日报   2018-07-19 10:03

­  7月16日一大早,云霄县和平乡上坂村被滚滚的车轮惊醒。许多外地的自驾游客不远数里逐“宝”而来,早早在村民涂银枝家门口排起了长队。

­  这让人趋之若鹜的涂家“宝贝”,正是小山村的“新客”——芡实。享有“水人参”之誉的它,有着健脾止泻、抗衰延年的好疗效。盛夏,芡实成熟,小果子单斤卖出100元的好价格,结在田里的新果也被预订一空。这可让首位“吃螃蟹”的种植户涂银枝乐开了花。

­  “这可是从荒废的牛蛙地里种出来的宝贝!”在与游客的闲话家常中,涂银枝总习惯将小山村与芡实的缘分挂在嘴边。

­  今年来,云霄县打响“清新水域”攻坚战,围绕截污处理、清淤疏浚、源头活水三项工作,迅速掀起了数场的治水大战。其中,牛蛙养殖整治作为治理河道污染、提升水质的关键一环,在全县范围铺开。今年三月初,上坂村最后的6.1亩牛蛙池被“夷为平地”,高密度养殖带来的污水得以根治。

­  牛蛙养殖,曾经是这个小村庄的重要产业,不少村民以此为生。当“蛙声一片”彻底成为历史,牛蛙养殖户将何去何从?不少人担心,如果不能培育新产业,牛蛙养殖就可能“死灰复燃”。

­  “牛蛙养殖产生的是‘一滩死水’,芡实种植则需要‘活水不断’;同样是靠水做文章,芡实不仅带来好收益,还能涵养水源,带来好生态!”看着眼前已覆盖绿色莲叶的牛蛙养殖池旧址,驻村第一书记谢卫军回忆起与“水人参”的初次邂逅。

­  去年年底,涂银枝和工友们从广东返乡过年。不同以往的是,在“涂银枝们”鼓鼓囊囊的回乡行李中,新添了一个致富盼头——芡实。

­  “书记,我们外出务工途经广东省东凤镇下张村,那里村民们靠着种植芡实,年入十几万元;种芡实,护生态能致富,咱也摸着石头过河,一起齐心协力整整看!”这是涂银枝回村后,在村部与谢卫军说的第一句话。看着老涂手里的绿苗苗,望着窗外的荒废水田,谢卫军一拍大腿“就这么干!”

­  这场力促乡村从“污染养殖”向“生态种植”转型的变革在上坂村启幕,乡、村干部和种植户们为种活种好“水人参”而四处奔忙。邀请芡实种植专家到现场检测土质、水质,种植户组团到广东下张芡实村“取经”,投入20余万元掘机井、修道路、铺水管,上坂村的“芡实总动员”不断升温。没过多久,上坂村60余亩荒旧牛蛙地相继种上芡实幼苗。

­  “一亩芡实田能收获250斤左右的成果,除去成本,我能净挣1万元左右!”春季生根、七月丰收,涂银枝掰着手指头,细数这笔“芡实账”。

­  丰硕的种植成果搅动着上坂村村民的心,芡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村里应势成立,6户芡实种植“领头人”携经验集结,号召原先的牛蛙养殖户“转行”,带领更多村民加入“种植大军”,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为模式,集结人力、物力、经验、做法等,不断更新芡实种植的“新公式”。

­  “芡实花美、芡实叶绿、芡实果能卖好价钱,合作社成立后,我们还打算推出更多芡实副产品,发展乡村旅游,让外地游客大饱眼福、口福!”谈起未来,谢卫军信心满满。如今,走进上坂村,不闻“蛙声”一片,只见莲叶田田。水面漾清波,水下藏“金果”,昔日清水入、浊水出的牛蛙污染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漳州:水环境治理有望1月底前完工
  • 东山:蓝碳红利反哺村民
  • 平和:生态种养 好“钱”景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