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县省级劳模何银河引种淮山新品种 带领群众致富
近日,在马铺乡客寮淮山扶贫创业园里,省农科院专家正和马铺乡“淮山土专家”何银河深入交流淮山种植技术,田地里一株株淮山在何银河的精心浇灌下茁壮成长。
几年前,何银河瞄准淮山的市场价值,成立合作社,以一根小淮山带富一个小乡村,创造了“土生金”的故事,成为远近闻名的淮山扶贫产业带头人。今年5月他获评“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
富了产业因地制宜种植淮山
“我是客寮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房前屋后的淮山,便成了充饥的食物。”何银河回忆起童年往事,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当地被唤作“薯仔”的淮山。
“在外出务工期间,一位台商朋友告诉我,在台湾通过培育淮山新品种不少企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于是,一个“淮山致富梦”在何银河心中点燃。
2007年初,何银河回到家乡,却发现淮山致富路任重道远。马铺乡地处偏远山区乡镇,山多田少、林多地少,要怎么发展?“要带领大家致富,就得说服他们转变观念,种植新品种。”带着这个想法,何银河把村民代表请到台湾淮山专业村来考察,并在何银河的带动下带领村民开展了村里首次大规模土地流转,使何银河有了第一块百亩试验田。
解决了土地的问题,何银河便将台湾淮山引进村里试种。不到两年时间,这块试验田就种植了紫色淮山,销售额达21万元。收获了“第一桶金”的村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乐了百姓建合作社抱团发展
2007年7月,何银河办起了矾山果蔬专业合作社。加入合作社的会员以土地入股,在种植和销售环节二次享受股金分红。通过合作社运营,还可以实现标准化生产,为规模种植打响一张“王牌”。
与此同时,何银河和合作社成员积极参加各类展会,拓宽市场、打开销路,走出云霄推介淮山产品。经过几年的沉淀,客寮淮山很快就声名远播。
2013年,何银河又说服矾山果蔬专业合作社社员带动邻近村庄的500户非会员种植户。“对非会员,我们实行技术和标准输出,同时确保订单收购,终于在全乡实现1万亩种植目标。”
“过去家里零星种植贴补家用的淮山,现在能卖好价钱了。”种了十几年淮山的村民何佰元感慨地说。自从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免费提供种苗、化肥,组织技术培训和指导,他也变成村里的淮山种植大户。
如今,合作社已发展到272人,成为云霄目前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淮山基地实现产值160万元,带动近6000名农民参与淮山产销,助民增收28万元。
响了名气科技带动产业发展
在何银河的带领下,客寮淮山以其品质松香、口感好、营养丰富,逐渐占领了市场,打响了名气。2012年,由何银河生产的“马铺淮山”产品分别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注册商标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5年,“淮山三宝”等淮山系列制品荣获漳州市优秀伴手礼称号等。
此后,何银河开始思考发展淮山下游配套深加工业,探索出一条可持续、高附加值的淮山产业化发展之路。2014年底,何银河自筹200万元,引进一套淮山深加工设备,村里的加工厂成功生产出了淮山面、淮山粉、淮山粿等深加工产品。(云报 王一雄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