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收藏家龚楠淘到四封侨批:海外游子故土情深跃然纸上

闽南日报   2017-08-03 08:38

­  昨日,云霄县收藏家协会秘书长龚楠向笔者展示了寄自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四封侨批,它见证了华侨华人在海外的奋斗历程,海外游子情深跃然纸上。

收藏家龚楠展示他淘到的四封侨批

­  这四封侨批,有一封保存最完整、字迹最清晰,是1951年的侨批。该侨批封面左边注明汇款钱数港币伍拾元,寄批地为吉隆坡,寄批人为陈朝仁;右边写明收批地址:潮安东凤三房上径;中间为收批人称谓:家双亲大人玉展;封底盖有批局、列字、编号、邮政日戳等印章。

­  “这个侨批是2014年,从云霄乡下一户农家淘到的。云霄是侨乡,所以我对侨民文化一直比较重视和留意,侨批体现中国侨民对故土亲人的关怀。”龚楠介绍说,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为躲避日本侵略及潮汕发生的罕见大饥荒,很多潮汕地区的女子嫁到云霄。待家庭稳定后,举家搬迁到云霄,这也是云霄地区遗留有“侨批”的原因。

­  对此,云霄县收藏家协会会长汤育智说:“这封侨批的寄批人陈朝仁,从吉隆坡寄出港币50元,寄到潮安给他的双亲大人。除了50元港币,还有一封家书,家书讲述了他在异国他乡赚了钱,并对所寄的钱款进行安排:6元钱给其祖母,其他的补贴家用。信中讲到他思念家乡的双亲和祖母,还询问他兄弟、亲戚的近况。他对父母、祖母、兄弟姐妹的思念之情,都在侨批里充分地显示出来!”

­  “侨批俗称‘番批’或‘银信’。我国从清末到解放初期,邮政金融机构尚未建立或尚不完善,海外侨胞捎回家乡的款项和信息,主要是经由‘水客’‘客头’及海内外的侨批馆递送。由于当时福建广东二省侨胞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各国,以前统称‘番客’,因此这种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的赡家汇款暨平安家书,就被称为‘番批’或‘银信’。”汤育智表示,其爷爷汤清本是爱国华侨,一直在新加坡当船长,也曾寄侨批回来过,为家乡社会公益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  在汤育智眼中,这几封侨批极其珍贵。它们记录了海外华侨及国内亲人联系中的点点滴滴,承载着侨民浓郁而厚重的乡愁。如今,侨客的身影与批局的繁荣早已成为过往,而尘封在侨批里的往事源远流长!虽然历史已远去,但侨批演绎的亲情乡情仍提醒后人铭记那份不能割舍的家国情深。(方章雄方智勇许颖文/图)

­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兴业银行漳州分行开展“书香润童心 兴业伴
  • 工商银行漳州分行营业部成功为听障客户追回
  • 吴克群帮62岁台湾奶奶寻根漳浦 断开近三百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