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和平乡:“四元”主体的扶贫路径
云霄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8年要实现全面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省级贫困乡镇,如何开展脱贫攻坚?走出一条怎么样的扶贫路子?今天请看:和平乡“四元”主体的扶贫路径——
近年来,和平乡把加快脱贫攻坚步伐作为第一要务,开辟了政府帮扶开路、干部帮扶指路、社会帮扶探路、经济能人带路,“四元”齐参与的扶贫新格局,为“如何扶”提出了新解法,实现了由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有效转变,确保实现全乡316户、1036人的贫困人口在2018年前全部脱贫。
政府帮扶开路,频送政策春风
晖映新村二期基础施工现场
扶贫优惠政策多、项目细、力度大,和平乡对每一条相关的政策文件认真逐一地进行解读。深入解读政策标准,细化分解扶贫任务,对造福工程、农信社金融信贷等优惠政策实推广、精宣传,切实做到“政策不睡觉,落地见成效”。
这股好政策的暖风将惠民措施,吹进了贫困户的新家。和平乡造福工程主动整合财政、农业、水利等多种资金,运用好环境整治村、美丽乡村建设等利好政策,切实做好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截至目前,和平乡共确定造福工程对象143户590人,4处集中安置区,可容纳380户搬迁群众。其中,东方村安置区31户、晖映新村一期166户、二期100户、坎顶安置区31、新楼安置区52户。此外,莆顶和后坪两处安置区的建设也在有序推进。
造福工程施工正忙,扶贫信贷的惠农步伐也紧随其后。和平乡农信社面向为贫困户,专门推出“扶贫宝”和 “产业扶贫宝”。现已有135户贫困户农户完成建档,全乡建档面达42.72%。“扶贫宝”专项贷款现已累计发放143万元,受益和平乡贫困户46户,产业“扶贫宝”累计发放520万元,受益农户4户。
不仅如此,和平乡还积极参加漳州市慈善总会及中国人寿漳州分公司联合推出的2016年《扶贫宝》精准扶贫保险项目,为符合条件(年龄在18-65周岁之间,能正常工作或劳动)的866名低保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投保。该举措让贫困户不出一分钱,就能享受“伤亡有救助”、“大病有钱领”、“住院有补贴”、“创业有保障”。
干部帮扶指路,俯身过河亮实招
外地游客愉快地享用棪树村梦达农家菜
山路蜿蜒的偏远山村、挣扎在温饱线边缘的农民,这是以前棪树村的真实写照。为改变这一窘境,和平乡的党员干部们纷纷行动起来。林添明作为县里千名挂钩干部中的一员,访贫问苦,精准帮扶成了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走访贫困户吴晓春一家后,林添明发现枇杷种植是吴家唯一的生活来源,因缺乏技术指导、种植模式单一,导致经济效益微薄,吴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
林添明根据棪树村的地理环境,积极为其谋划发展项目,将吴家枇杷种植改为名贵草药风柜斗草种植。在他的多方筹措下,吴小春不仅解决了建设草药种植大棚所需的材料及资金,还获得了内洞村的种植大户种植技术面对面指导的好机会。“不出意外的话,明年五月份我就能有两万多元的收入了,孩子上学的费用就不用愁了”,正在基地劳作的吴小春兴奋地说。
省、市、县下派的第一书记在扶贫攻坚战中,同样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省派厦门海关驻内洞村第一书记林长华,驻村期内,积极为村里寻资金、谋项目。在林长华的多方奔走下,内洞村焕然一新,饮水和用电普及率达到100%,有线广播电视安装齐全。村民文化广场、绿地公园建起来了;垃圾收集房,修建排污管道及污水处理池建起来了;太阳能路灯和平整的环村干道;昔日脏乱差的内洞村摇身一变,成为美丽乡村示范点。
精准扶贫需要领导干部下深水摸实情出实招,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更需要一支沉得下去、真抓实干的扶贫干部队伍。和平乡党员干部亲自挂钩,主动帮扶,为开辟扶贫新局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社会帮扶探路,借联盟全覆盖
云霄酒协成员发放爱心扶贫款
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宝洋社区主任方亚钦赶在9月开学季前夕为安吉村的寒门学子送去10000元的慈善教育基金,解决了贫困学子的燃眉之急。
今年刚上初二的张淑云就是受惠学子之一。这个娴静的女孩懂事乖巧,成绩优异,面对困难也是挂着微笑。年事已高的父亲,在去年因干农活摔伤龙骨,目前仍无法自由活动,只能靠打零工赚取微薄收入来支撑家庭日常开销。爱心助学款解决了张淑云新学期学费的燃眉之急。“我一定好好努力,靠自己的努力为家里带来新的希望。”懂事的张淑云坚定地说。听说有爱心人士前来走访,她很早便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出来迎接,还热情的拿出自己家种的水果招呼客人。
社会爱心力量不仅在教育扶贫方面献出自己的力量,在为贫困户积极谋划出路方面也是献计献策,积极牵线搭桥。金光明宝药业有限公司老板吴琨就是爱心大军中的“搭桥者”之一。
东方村贫困户林武忠家平日以种田为主,前年始种30棵青枣树,因受去年年底寒潮影响,颗粒无收,无资金、无技能的他只能选择靠天吃饭。了解到林武忠的具体情况后,吴琨利用手上现有的人脉资源,为其四处奔波,最终成功为林武忠就近介绍了物业小区保安一职,每月1800元的收入贴补了林家的生活。
“能遇到吴老板真的是我们一家人的荣幸啊,他不仅帮我找到工作,也解决了我小女儿的工作问题。”林武忠眼眶泛红,可以感受出他对吴琨强烈的感激之情。为贫困户搭建就业桥梁这一举措,扭转“越贫越扶,越扶越贫”的扶贫怪圈。
在和平乡,一股由民间公益组织凝聚起的扶贫力量正以滚雪球似的速度迅速壮大,他们让和平乡的精准扶贫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借助民间公益组织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把政府力量、社会力量和贫困户连接起来,形成联动帮扶,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和平乡的贫困户过上了好日子。
经济能人带路,先富带后富
梦达农家乐包厢外的鹅暖石漫道
53岁的吴友发是和平乡内洞村的贫困户,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卖了大半辈子的蔬菜,如今只需要负责种植,完全不愁销路了。
这得益于经济能人吴建杉,返乡创业回馈乡亲的举动。吴建杉在原先农家乐饭店的基础上,重新选址、扩大经营,再投入56万元建成“梦达乐岛农家乐”。林间鹅暖石漫道、独具特色的竹屋包厢、大锅土灶、烧窑区等设施,在农家乐里一应俱全。
“我自己也是苦人家的孩子,早年在外地做生意,小有收获。但我不能只富自己,当村两委邀我回乡创业时,我当即就答应了,立马踏上了返乡之路。”忆起早年外出闯荡的经历,吴建杉心心念念着家乡的贫困户。
目前,梦达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65户,在合作社农家乐和旅游观光项目务工人员达40人,每年人均工资在8000元以上。今年年初,合作社更是把全村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吸收为社员,身体好的被安排在养鸡场养鸡、鱼塘喂鱼;有厨艺特长的安排在农家乐做厨师;体弱多病的安排做一些择菜、洗菜等轻便工作;每人每个月收入能达1500元左右。
心系家乡建设的黄德生,也是返乡创业大军中的一员。由他一手创建的东方果蔬农民合作社,总占地面积六亩多。园区内不仅有青枣基地等果蔬收购处,还设有土鸡土鸭饲养区和农家乐烧窑区,多功能的娱乐设施吸引了很多游客慕名前来体验。“平常我就在家照顾孩子,收入全靠在外务工的老公,现在黄老板给我提供的这份工作,时间很灵活,每个月还有1800的收入。”在合作社负责挑拣蔬菜的贫困户林雁英开心地说。
黄德生夫妇积极引导附近的留守妇女老人到合作社上班,在照顾好家庭之余还能为通过闲暇时间的劳动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吴丽芬 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