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云霄 > 云霄新闻 > 正文

云霄火田镇6个自然村整村省级安置区—祥和新村

2016-03-29 08:36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0

­  家在新村家有祥和——云霄火田祥和新村村民二三事

­  云霄县火田镇圆峰村,下辖11个自然村,大多数自然村存在地质灾害点或高陡颠坡点。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以来,有6个自然村整村省级安置区——祥和新村。

­  近日,记者前往祥和新村,看新村新气象,听老人讲老故事,一同感受村民们的幸福。


云霄祥和新村新面貌

­  何添勇忆起“五大难”

­  我市持续推进造福工程危房改造

­  3年造福近10万群众

­  由于自然村之间分布零散、距离远、路况差,在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前,圆峰村的大多数村民面临着“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婚嫁难”的“五大难”问题。

­  在村民何添勇家里,他也唠起了这个“五大难”。“以前我们村都是土路,山路又难走,小孩子到村小学上学,都要走上一个多小时,搬到新村后上学就在家门口。”何添勇说。

­  原本散落的村子,给村民的生活也带来“麻烦”。“以前在我们村买个猪肉,如果没有人用摩托车载进去卖,多数时间就是在‘吃素’。生活用品里面也都很少。”何添勇接着说。

­  想到能改善居住条件,告别“五大难”,新村安置工程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  据云霄县农办工作人员高淑英介绍,圆峰村里许多年轻人都出去外面打工,像口槽村之前只有十多户村民基本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老人家很少走出山里。“实地考察动员搬迁,老人家思想开放,都对集中安置表示支持。”高淑英说。

­  罗龙金算笔“安居账”

­  如何通过补助帮助居民入住新村?

­  圆峰村第一书记罗龙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新村为居民每户提供一间建房成本四万八、60平方米左右的房屋,三口以内一户补贴一万,四口以上按每口三千补助,属于困难计生户、贫困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对象享受政策叠加,再加上该村许多农户涉及旧村复垦,有额外补贴。

­  罗龙金说:“比如口槽自然村何银寿家有六口人,共补助一万八,再加上旧村复垦县国土部门补贴一万五,这样他只要自己出一万五就能有新房住了。而他经济状况不错,自己再往上加盖,这个就都是自己出钱了。”

­  通过这样的补助方式,在祥和新村居住的村民一户最少能拿到两万五的补助,保障了169户搬迁居民最基本的住房需求。

­  “我们的做法是优先考虑集中搬迁安置,尽可能将群众搬迁安置在中心村、集镇所在地等,与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与农村危房改造相结合。”市农办相关工作人员说。

­  何银寿说着“幸福事”

­  本报讯(记者林诚毅实习生王鹏程文/供图)记者从市农办等部门获得一组温暖数据:作为我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2013年至2015年,我市造福工程危房改造项目造福了近10万群众,比之前十年安置的居民总数都要多。其中,仅2015年,该项目就完成搬迁改造7830户30084人,完成投资8.25亿元。

­  据悉,根据省里出台的相关文件,去年我市积极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共有11个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确定为省级重点扶持集中安置区,主要集中于平和、云霄、诏安3个贫困县,每个集中安置区省级财政基础设施建设补助100万元。

­  为保证改造工作资金充足,我市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各县(市、区)在财政预算内安排造福工程危房改造专项资金,并整合捆绑各级各部门在扶贫开发方面的各类政策、项目和资金,确保造福工程整村搬迁、集中安置“手中有粮”。

­  为确保改造工作不“跑偏”,全市统一的流程,工作开展前都要认真对照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实施条件、标准和要求,做好地质灾害点调查摸底,掌握农户实情,将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活困难的自然村优先列为整体搬迁对象,然后对农户申请搬迁的情况进行张榜公示,为符合搬迁条件的农户建档立卡。等工程完工时,农办、财政、建设、国土等相关部门和乡镇、村两委则对工程共同验收,填写验收卡,列入档案。

­  老罗说到的何银寿,在这里出现了。

­  “我们村才不到一百人,房子很多危房,一遇到多雨天气容易有自然灾害,后来政府给补助后搬来这里,生活方便多了。”搬到了祥和新村的何银寿一直夸着新家。

­  何银寿说的“方便多了”,说的是安置新区的条件好:已实现了“三通一平”,完成给水工程、污雨水分流工程建设、水泥硬化道路,房屋皆是政府统规统建的套房住宅,布局得体,村容整洁。

­  “许多村民则在原来一层的基础上多建了两到三层,配套的小公园等绿化设施、文化体育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中。”圆峰村第一书记罗龙金说道。

­  新的安置区,风景也更美了,新村布置了联排住宅16栋,建筑朝向主要采用与周边建筑一致的南北向,间距均为8米。“现在外地的亲戚朋友到我家,我都会带他到新村转转,看看我的幸福生活。”何银寿说。

­  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后,圆峰村原先遇到的“五大难”迎刃而解,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甜头”。罗龙金介绍说,村里正积极申请再新建一个省级安置点,以满足更多村民的需求。(记者林诚毅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常山今年将建成乌山旅游专线和滨水绿廊特色街区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