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云霄 > 云霄新闻 > 正文

云霄礁美港地对台巴非蛤贸易集散地 台胞话亲情

2015-10-28 10:51 来源:闽南日报 0

  在海峡两岸“跑船”从事巴非蛤贸易的台胞夏先生: “我有两个家,一个在礁美一个在高雄”   

  10月27日一大早,台胞夏明架便到云霄礁美台轮码头靠港,一下船,他便径直前往礁美边防工作站办理台轮监护相关手续。掐指算来,夏先生在两岸之间来来往往已有32个年头了。


 边防官兵帮助夏先生收拾台轮货舱

  云霄礁美港地处漳州东南沿海,是对台巴非蛤贸易集散地。自1983年国务院开设沿海台湾船舶停泊点以来,礁美台轮停泊点成了漳州对台小额贸易活跃的港口,味道鲜美、价格便宜的巴非蛤吸引大量台胞前来贸易,每天都有十几艘台轮,满载巴非蛤,驶往广东、上海、台湾、日本、韩国等地。夏明架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到大陆贸易的。

  1983年,夏明架第一次来到礁美台轮停泊点,就对巴非蛤留下深刻印象。由于台湾没有巴非蛤,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尝试着向台湾高雄销售礁美巴非蛤,结果深受高雄民众青睐。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台胞,他的贸易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96年,夏明架遭遇人生的双重打击。在修理故障发动机时,因船员操作不当,左手不慎被卷进机器中,失去了一只胳膊。对于失去左臂的夏先生来说,搬卸货物、防抗台风、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成了一个天大的难题。祸不单行,不久后他又遭受了丧妻之痛。一时间,夏先生近乎万念俱灰,变得沉默寡言,一度打算放弃巴非蛤贸易。

  负责台轮监护的礁美边防工作站官兵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只要夏先生的台轮停泊礁美台轮码头,他们便主动上前帮忙,帮他搬运货物、清理船舱、补给物资,有时看他顾不上吃饭,常给他送饭,还有闽南籍的官兵常登船与他聊天谈心。有几次,夏明架生病了,官兵连夜驱车将其送往医院,悉心照顾。夏明架说,“在礁美港,有回家的感觉。”台湾的儿女常致电边防官兵,说得最多的就是“谢谢”的字眼。

  往来两岸“跑船”的船长都是上了年纪的老船员,类似夏先生这样需要帮助的台胞,边防官兵遇到很多。特别是台风天,靠港台轮受到海浪冲击,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来自高雄的台胞蔡先生就曾在查看台轮的时候,不小心摔倒在甲板上,虽然边防官兵及时救助,最后还是在额头缝了十多针。

  为了让台胞有家的感觉,边防官兵和当地群众尽量为台胞多想点、多做点。官兵在礁美港建了台胞接待站,结束了台胞在船上“枕着海浪睡、吃着快餐食”的日子。礁美村民还主动捐资为台胞购买电视、棋牌桌、报纸等,不断充实台胞来靠期间的生活。逢年过节,大家更是争先邀请台胞到家里做客,拿出好酒好菜热情款待。“这里的军民很热情,感觉像在家里一样!”台胞夏先生和其他的船员常在电话里和家人这样说道。

  吃住还只是小问题,最棘手的是在海上发生突发状况后的紧急救援。10月25日,一艘台轮满载着巴非蛤返回台湾,在驶离港口不久后发动机突发状况。由于事发突然,一时间找不到专业的维修工人,船上的巴非蛤又无法回岸卸载。等找来维修工人把发动机修理好,巴非蛤会因缺氧而大量死亡,给台胞造成巨大损失。为此,礁美边防工作站官兵和当地船厂组建的台胞服务队及时抢修了船舶,使其顺利起航返回台湾。

  爱心两岸传递,日久渐生亲情。像夏先生这样往返两岸的台胞在礁美港有20多名,常一待就是1个月、40天。对于常年在海上跑、与家人聚少离多的台胞来说,这里早已是他们的第二个家,他们把这里的村民当做亲人。在礁美,有几个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台胞每到礁美时,总会带一些大米、食用油等日常生活品去看望他们。对于留守儿童,台胞更是关爱有加,平时常去看望他们,赠送一些玩具,讲述自己的航海经历以及台湾的风土人情。

  随着年龄的增大,不少台胞已经对于长时间的海上航行有些吃不消了,家人也劝他们不要再奔波了。可他们对礁美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谊。夏先生说:“我有两个家,一个在大陆礁美,一个在台湾高雄。”(胡永平 林淼霖)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网传云霄破获一起惊天制毒案 警方尚未作出回应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