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土楼 > 正文

南靖县南坑镇新罗村 远山翠林里的“最小土楼”

2015-02-09 11:30 来源:东南早报 0

  一房一床一族人

  推开一扇小门,翠林楼静静地伫立在微微隆起的土墩上,四周是一些村民居住的土楼护厝,午后的土楼人家安静而祥和。进到土楼,里面已经没人居住,森林环绕,楼内有些潮湿的气味。人站在回廊里,伸手可摸到上一层的楼板,一个身高175厘米的观光客昂起头便碰到房梁。有人测量过,这座土楼高不足8米,外墙周长不过30米,内径仅9米,比世界上倒数第二大的永定湖坑的如升楼小了8米。翠林楼共3层,每层11间房屋,窥望楼内房间,仅能放下一床一桌,曾福生回忆说,整个翠林楼最多就住11户人家,屋子太小,人们就直接将木板铺在地上睡觉。

翠林楼1楼是牛棚,当年曾保初家的牛就关在这里。

  89岁高龄的曾保初老人,就是在这座袖珍土楼中出生的,六七岁时搬到土楼外的护厝居住。关于土楼的用途,据他回忆,为了防止耕牛被盗,当时家家户户都把牛关进土楼内的一楼里,他也曾将自家的牛关在别人的牛棚里,平时他们的饮食起居就在土楼外的护厝里。这样一来耕牛防盗就有三重保护——牛舍的房间门、土楼惟一进出的大门,还有一圈就是护厝的大门。土楼2楼是专门用来堆放粮食的,老人说,因为当时家族里兄弟众多,能分到翠林楼内的房间十分有限,他仅分到间不足3平方米的2楼粮仓。在缺衣少食的年代,粮仓也没有粮食可放,只是放一些稻秆。3楼就是村民生活起居的地方,后来村民开始将牛拴在土楼外,大家逐渐在1楼生火煮饭。

  随着时代发展,人口增加,人们逐渐走出土楼,走出大山,20多年前,最后一户土楼住户也搬出了翠林楼。但这里仍然是他们一辈子的牵挂,是他们族人聚居而生、繁衍生息的象征。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平和五寨乡寨河村 无名土楼是南宋皇族隐居地?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