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铭记历史缅怀英烈 平和村民自愿筹资建烈士纪念园
闽南网8月13日讯(闽南网记者 王惠敏 文/图)为纪念革命烈士,铭记历史,从今年6月份开始,漳州平和县黄井村安埔自然村的村民们自发集资修缮林胡鳅烈士故居,准备兴建林胡鳅烈士纪念园。目前,林胡鳅烈士故居已修缮完毕。13日上午,漳州市新四军研究会也到安埔为革命烈士林胡鳅故居授牌。
黄井村安埔自然村的村民集资修缮林胡鳅烈士故居,林国龙等人出力整修
村民自愿腾出土地,将兴建林胡鳅烈士纪念园
平和县黄井村的安埔、上峰自然村是两个老区基点村。这里有林胡鳅、林庚申、张水、张水流、王麦、张茂林、张清火、张壬申、张红龟、张乌狗、林服良、林桥、林壬贵等13位烈士,他们曾参加闽南红军独立第三团,为革命光荣献身。其中,林胡鳅的贡献尤为突出。
1932年底,林胡鳅参加闽南红军独立第三团,曾历任平和县委书记、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委员等职。红三团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后,林胡鳅留在闽南游击队根据地坚持斗争,坚持抗日救亡活动,发展闽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后,先后调任安溪、闽西等地开展工作,1943年底回到平和。同年12月,在平和东坑被国民党逮捕,1944年12月英勇就义,年仅28岁。60岁的林国龙告诉记者,他的叔公林胡鳅的故事在村里家喻户晓。他能双手使抢对敌,曾伪装乞丐过敌人关卡。
林胡鳅的家在国民党时期被烧毁,解放后稍有修复。几十年来,几近坍塌。原黄井村村长林水利发动组织了此次集资,村民们也都积极出资出力。安埔自然村有500多人,共筹资38万多元,还包括6.6亩的土地。近期,林国龙和几位兄弟用了十多天的时间,已将故居修缮完毕。
“我们的国家,今天的生活,都是用烈士的献血换来的。所以,要牢记他们。”林水利告诉记者,修缮烈士故居是他多年来的愿望,目的就是为了铭记历史,弘扬革命先烈的精神。今年又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其意义更大。他希望以后安埔成为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让后代记住革命英雄。
现在黄井村特别重视红色教育基地的筹建。按照设想,就在村民自愿腾出的6.6亩空地上,还将建立起一座林胡鳅烈士纪念园,包括有纪念馆、烈士生平事迹展厅、休闲小公园等。当日上午,记者走访时,正有工作人员在勘测,准备进行设计规划。
“为了宣传红色教育,将当成一个红色基地建设。”在现场,黄井村村书记林清全说到,村里将会把该规划当成项目实行。烈士革命事迹展示厅、纪念园等,预计总投资还需300多万元。因目前村级经济薄弱,除发动老区群众继续投工投劳外,也将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