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耄耋老汉以编竹为乐 手艺精湛街知巷闻

闽南日报   2017-11-28 08:35

­  在常人看来,美好的晚年生活应该是种花养鸟,串门泡茶,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但是,在平和县霞寨镇古隆村,80岁老人游水文却以编竹为乐,手艺精湛,街知巷闻。

游水文(左)与徒弟黄志民在家门口做竹器

­  对劈、再劈,圆柱形的竹子不到几分钟便成了一根根细长的竹片。昨日,笔者慕名而来,游水文师傅和徒弟黄志民在家门口的空地上忙活。去青、削平竹节、剖成粗细厚薄均匀的竹片,师徒俩神情专注,默契配合。“竹片要剖多薄多细,根据要做的东西而定,需要的竹子品质很有讲究。”游水文介绍,编竹器一般选择没有断尾、竹节相对下沉、枝条相对柔软的毛竹。竹片在他手中犹如“穿针引线”般上下飞舞着。“我师傅编竹60多年了,每天与竹子、竹片打交道,有时候都觉得他跟竹子有点像,‘四季常青’,80岁还能做并且一直在做,我们这里找不到第二个了。”老游的徒弟黄志民已经年过花甲,现在有空就陪陪师傅,还像以前一样,边做边切磋。

­  或许正如黄志民所说,游水文有“竹性”,认定了不管多苦多累,一定要闯出一片天。他12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生活十分穷苦。1954年,17岁的他决定自力更生。当时,听说有个竹匠要请学徒,他便自告奋勇前去报名,自此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候,经常为了做一个东西,长时间蹲着,两腿发麻、发酸是家常便饭。晚上睡觉前,总要在脑子里过一遍当天学的东西。”游水文回忆道。一年四季除了农忙时节,他几乎都跟着师傅在外“上工”。

­  就这样,经历四年的学徒生活后,游水文从老家平和县秀峰乡来到现在的居住地平和县霞寨镇,自立门户,开始走街串巷。“小时候,游水文经常来我们村补箩筐、畚箕、竹篮等,现在我们还是信赖他的老手艺。”霞寨镇山前村的黄女士说,她是看着游水文编竹长大的。从修修补补到做竹篮、竹筐等简单的东西,再到后来整个霞寨镇大坪片区的竹编制品,几乎都由游水文的团队承包,渐渐地,他在当地小有名气。当时,生产、生活用具大都是竹编制品,他一个大队接一个大队地轮转干活,一年365天全年无休,还有南靖的客户慕名而来。60多年的埋头苦“编”,游水文的手布满被竹片刮伤的痕迹,但他依然乐此不疲。一根7米左右的竹子,一下子就劈开,让他感觉特别有成就感。“束腰要怎么弄、大小要多少才合适,编的时候力度要把握好,碰到没做过的东西,要在脑子里画个设计图。”游水文笑着说,做竹编既是技术活,也是脑力活。

­  随着时代的变迁,竹编制品大都被塑料、不锈钢制品所代替,游水文手里的活慢慢少了。但是,他一直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并没有觉得老手艺就要没落了。“在农村,比较隆重的节庆、嫁娶,大家还会用到我的产品。而且,现在纯手工的东西越来越得到大家的珍视,我的价值一直都在。”说着,游水文得意地拿出前几天刚做完的一担一米多高的大提篮介绍起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卢晶津文/图)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漳州:水环境治理有望1月底前完工
  • 东山:蓝碳红利反哺村民
  • 平和:生态种养 好“钱”景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