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县霞寨镇:一代武将黄国梁家规祖训扬清风
匡扶正义怜悯心 宽和待人保平安
在卢氏的故乡小坪,数百年来流传着“送王”的隆重习俗,便是源起于小国梁教训“鬼王”的神奇传说。据传,“鬼王”常将他的坐船化为小木块,逆流而上,游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要用丰厚的祭品来祭祀它,否则,他就要降灾。
有一次,小国梁去外婆家做客,恰巧遇见了,便将“鬼王”坐船变幻的小木块绑在河边,“鬼王”无法脱身,便晚上托梦向其母卢氏求救。第二天卢氏向小国梁问明原委,便教导他要“匡扶正义、怜悯世间、宽和待人”,小国梁聆受母亲的教诲,跑到河边,将鬼王教训了一番,便将其放生。从此,那“鬼王”不仅不敢作恶了,还年年保佑地方平安!
民间为了感激被小国梁感化了的“鬼王”为老百姓所做的善事,便每年的过年前在河边祭拜他,由此留下了“送王”习俗。
小苗汗水勤浇灌 勤苦为梯能登天
卢氏对孩子们不仅严格要求,而且善于因材施教。她见小国梁酷爱武术,喜弄刀枪,才艺出众,便与黄天祥商量,倾全家之积蓄,送他到当时最著名的大坪严峰祖祠武馆,拜谒名师,习练武功。
小国梁不负重托,日夜苦练,困倦时耳边便响起母亲的谆谆教诲:“小苗汗水勤浇灌,勤苦为梯能登天”,于是他精神百倍、坚持不懈。功夫不负苦心人,短短几年,国梁武功大进,刀法更是超群出众,手握一百二十斤重的大刀,挥舞起来虎虎生威。至今,在榜眼府内还保存着几块他年轻时的练武石,每块重达340斤。
不懈追求勤苦练 厚德载物成栋梁
卢氏见少年国梁武功出众,喜在心里,但她不露声色,语重心长地教导他说:“孩儿仍须不懈追求,寻访名师,苦练绝招,将来方能成为保国安邦之栋梁!”少年国梁深知母亲的良苦用心,于是,满怀凌云壮志,拜别父母,远离故乡,寻访名师高人。
据传,后来他在一位隐居深山的世外高人精心指导下,苦练刀法数年,终于练就了威震天下的“魁星踢斗”绝招。在1781年辛丑科朝廷殿试中,黄国梁以其超群的武功喜获榜眼,博得了文武百官的赞誉和乾隆皇帝的厚爱,并钦封他为“御前侍卫郞”,任职终身。
刚正清廉为官正 敬业奉献无私心
卢氏不因儿子在朝廷任要职而放松对其警示,黄国梁也不以蒙受乾隆重用而忘记母亲的训示:“为官要刚正、清廉、敬业,须保国为民,多做好事。”
他任职十四年来,一心为民,保国安邦,功德昭彰。他曾随乾隆游历江南,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忠诚履职,屡建奇功;他曾奉旨平息云南边境叛乱,以威镇邦,以和感召,不仅迅速平乱,而且图耕励治,使边疆百姓安居乐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乾隆皇帝为褒其功绩,先后两次赐银万两,为其建造了恢宏的榜眼府和余庆楼,让其功德永驻世间。
在卢氏高风亮德的熏陶下,黄国梁清廉履职,从不贪图名利与金财。有一次回乡探母时,身边只带十二两银元,本欲用来孝敬父母,而卢氏坚持分文不要,让他捐给慈善事业。于是黄国梁把身上的全部积蓄捐给了正在重建中的石晶宫观音圣庙。至今,在石晶宫捐资功德碑上,尚可见到黄国梁的芳名。
“忠孝一门报社稷,文武双杰留清风”,与清朝优秀的“县委书记”黄元规“一门同堂”的“卫士长”黄国梁,在其母的循循教导下,“惩凶顽、护弱小、扶正义”、“刚正、清廉、敬业”……追溯当年,卢氏八十寿诞时,乾隆曾为她祝寿,御赐金匾“恩荣三代”;蔡新大学士也为她贺寿赠匾“莹堂四海”,与乾隆赐匾相映成辉,这是卢氏教子有方的历史印证。至今,这些牌匾仍高悬于古建筑上,永远昭示着黄国梁家族的辉煌,良好家风代代相传。(陈跃虹 黄琳倩 曾玮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