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南胜“克拉克瓷”400多年前从这里走向世界
说到平和南胜,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的是:麻枣、枕头饼、咸水鸭,很少有人把它和海上丝绸之路联想起来,更不会想到在闽南这样的小镇竟是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源头,400多年的克拉克瓷就是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为中西方文明史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平和南胜、五寨各地山头上,果农上山开荒种果经常有一些青花瓷片被挖出来,越来越多有关瓷的故事不胫而走。当时,为了寻找一种被称为“漳州器”的米黄色釉小开片的瓷器及其窑址,故宫博物院曾派出一个专家组深入平和进行考察。考察中,专家们意外地发现了包括南胜和五寨的几个古代窑址,里面还出土了一些与克拉克瓷形制相仿的瓷器残片。上个世纪8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山种果,又有几处古窑址相继问世。1992年2月,一支由中日两国专家组成的考古队迅速成立,他们决定即刻开始对平和窑遗址进行历史性勘察。此次考古的重点放在了南胜和五寨两个地区。从1994年11月到1998年6月期间,他们先后在平和县境内陆续展开了三次大型的考古发掘,南胜华仔楼窑址、田坑窑址、五寨乡的洞口窑址等100多个窑址被陆续发掘出来,曾经震惊西方世界的克拉克瓷终于显露出它神秘背后的光彩。山野迷雾中的十里长窑露出了头角,克拉克瓷在经历了近400年的漂泊后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家乡。
平和窑遗址群的发现,解开了困扰学术界多年的克拉克瓷的产地之谜,被国际陶瓷学界视为是世纪之交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使原本就享誉世界的克拉克瓷更加声名远播。
站在高处俯瞰南胜镇,四周丘陵山地把它围成一个椭圆形的盆地,这延绵起伏的山丘上,没人知道还有多少古窑群被深埋在地下,可以想象,如今这漫山遍野的蜜柚园中,是一座又一座生产青花瓷的窑厂,南胜一带人家几乎家家户户制瓷,日夜不停转的水车咕噜声,窑工揉搓瓷土的拍打声,此起彼伏,今人很难想象当年十里窑烟的盛况。在闽南这样一座座小山丘上,竟成了当年世界贸易的大工厂,一件件精美的青花瓷,从这里走向欧洲,走向世界,成为西方王公贵族竞相追逐的珍藏品。换而言之,这里就是当年外销瓷的重要生产基地,是海上丝绸的一处重要源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