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林语堂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系列之“故乡,想您”
2015-10-09 10:13 来源:闽南日报
0

语堂小学
大学念中文系的光阴说慢很慢,我几番走进林语堂的作品长廊饱赏中西时空的蒙太奇风景;我也虔敬拜读了林太乙写的《林语堂传》和《林家次女》。给至亲之人作传其实不易,读《林语堂传》我才读出了林太乙刚毅的性格和敏锐的观察力。父教的熏陶无疑是加持,个人的成就终归靠自力。她不甘只享受大树下的荫凉:一九六五年美国《读者文摘》创立中文版,年趋不惑的林太乙毅然挑起总编辑的重担。这一挑就是二十三年——她视这份杂志为己出的孩子,其间熬过艰难的养育过程,也走过平稳的守成阶段。我于是渐渐窥略林氏父女博雅光环背后的沧桑风雨,隐隐悟出他们倡导的“文章可幽默”其实有根有底:“作事须认真”。

林语堂生前为家乡赠资捐建一口池塘
林太乙女士逝世前就那趟返乡之行特撰文《寻根之旅》。文中深情追念她的祖父林至诚。做牧师的林至诚小贩起家,认字读书完全靠自修。少时替从漳州到五里沙传教的牧师做挑夫。“后来他把自己肩上的疤痕指给孩子们看,说是挑重担磨出来的。他要孩子们知道,必须刻苦耐劳,才能站起来做人。”难能可贵的还有他的远见:“父亲十岁时,祖父送他去厦门读书,因为他认为坂仔的学校不够好。祖父甚至希望儿子将来到上海的圣约翰大学读书。”林至诚要儿子“读书成名”的期望最终兑现:后来林语堂著作等身,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并且是第一位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中国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