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年评出30棵树王 漳州哪些树王你知道吗?
2013年我省首次评选福建树王,杉木、马尾松、福建柏、柳杉、南方红豆杉、樟树、榕树、闽楠、银杏和桂花等10个树种上榜。其中,南平摘取福建柏、柳杉、闽楠、银杏和桂花5顶“王冠”,成为入选树王最多的设区市。福州夺得“榕树王”,实至名归。“马尾松王”“杉木王”“南方红豆杉王”“樟树王”则分别花落宁德、龙岩、三明、泉州。
2014年我省评选出罗汉松、油杉(江南油杉)、水松、圆柏、长苞铁杉、枫香、木荷、秋枫(重阳木)、紫薇(南紫薇)、荔枝等第二批十大“树王”。宁德摘得“罗汉松王”。福州永泰县夺得“油杉王”。龙岩分别入选“水松王”“木荷王”。泉州永春县获取“圆柏王”。漳州台商投资区和龙海市分别摘取“荔枝王”和“枫香王”。三明宁化县、将乐县分别以长苞铁杉、南紫薇夺冠。莆田获得“秋枫王”。
2015年第三次评选福建树王,鄂西红豆树、柏木、竹柏、山杜英、朴树、檫树、观光木、无患子、黄连木、龙眼等十个树种入选。宁德周宁县摘取“鄂西红豆树王”。漳州云霄县赢得“龙眼王”。泉州洛江区、德化县分别夺取“黄连木王”和“竹柏王”。南平建瓯市、邵武市和三明沙县、三元区分别获取“观光木王”“山杜英王”“檫树王”“无患子王”。龙岩长汀县夺得 “朴树王”和“柏木王”。
记者手记>>>
尽早立法保护古树名木
“我省优越的自然气候和悠久的发展历史,孕育了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但许多古树名木生存环境不容乐观。”省绿化办主任庄晨辉说,保护古树名木刻不容缓,建议尽早出台《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行为。
目前,全省已登记的古树名木达82914株。其中国家一级古树4450株,占总数的5.37%;二级古树13396株,占总数的16.16%;三级古树60773株,占总数的73.3%;名木4295株,占总数的5.18%。全省古树名木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占总数的96.22%。
对古树的伤害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人为的伤害对古树名木造成严重威胁:有的非法盗伐移植;有的挤占空间;有的工程建设破坏;有的破坏生境令人发指。”庄晨辉说,受利益驱动,一些人将极具价值的古树名木盗伐制成各种成品、半成品出售。
根据规定,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外侧5米以内的空间范围为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然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有人在古树旁违规兴建房屋、寺庙,限制其正常生长;有的甚至将千年古树包裹在建筑物之中,仅留下几十平方米空间,四面围墙,挤得它几乎透不过气来。
一些地方在开发、建设中没按规定避让古树,也没办理相关手续、制定保护方案。有的道路建设填高了地面,水泥路直接从路边古树树根上浇筑而过,不透水、不透气,使古树生长环境恶化。
还有,一些人随意在树干上钉挂物品、刻划、张贴、捆扎,随意攀爬古树,折枝、挖根、采摘果实种子,剥损树干、树皮,或在施工作业时借古树作为支撑物、固定物,利用树头拉钢筋等。这些行为均对古树树体造成直接伤害。
究其原因,一是保护意识模糊所致,社会和群众对古树名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宣传不够。二是古树名木的科研滞后,抗衰老、抗病虫、防腐烂等方面的技术薄弱,树龄鉴定、古树复壮、空心树干填充等难题还未很好解决。三是我省保护古树名木的法规还不健全。四是一些地方保护和管理措施不到位,责任不明确,资金不足,养管不力。
“令人欣喜的是,《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目前已进入人大立法调研程序。”庄晨辉建议,我省应尽快出台《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砍伐、采挖、移植、买卖等破坏古树名木行为。(福建日报 何祖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