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书香望族对话大儒马未都 探究“传家”的智慧

2015-09-15 08:21 来源:闽南网 0

  上周,《我们拿什么当传家之宝?》一文发出后,如何“交棒”我们的下一代,引发了读者热烈讨论。那么,“传家”到底要传什么呢?社会身份、家族文化与成长环境迥异的人们,如何理解“传家”,又最希望将什么传承给下一代?对于诗书底蕴深厚的漳州来说,上至大家望族,下至平民百姓,思考与探索如何“传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9月24日马未都传家论坛即将开启之际,施家后人施正峰、“全国书香之家”许初鸣、漳州市收藏协会秘书长汪海泉三位老先生,解读他们对“传家”的理解。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参与到“传家”的对话当中来,与文化大儒马未都一起来探究“传家”的智慧。

  □人物名片

  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是集作家、鉴赏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文化名人。1996年,马未都创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现为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同时也是超级畅销书作家。2008年,马未都以745万元的版税收入,登上“2008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引发广泛关注。

马未都

马未都

  马未都9月24日莅临漳州

  邀您一起对话“传家”

  活动咨询热线

  0596—2166866

施正峰

施正峰

  施正峰:

  “勿坠家声”代代传承 (施家望族第十四世孙)

  “勿坠家声”完成父亲夙愿

  漳州施家祖上显赫,是各界公认的望族世家,出了11个进士、举人,在近现代,也是人才辈出。十二世施荫棠,老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家;施拱南,著名篆刻书法家;十三世,施大鎏漳州百年百杰之一;施大晟,著名书法家;十四世,施正镐音乐理论家、作曲家……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施家的望族气象绵延至今?在施家老宅院的家里,施家第十四世孙——68岁的施正峰,坐在梨花木古董桌椅前,拿出一本书,追溯家族往事。

  这本书是施正峰著作的《弘一法师在漳州》,书中不但详细记载了施家与弘一法师的交往渊源,也记叙了大师在漳州弘扬佛法动员抗日的经历,填补了弘一法师在漳州的史料空白。

  1969年“老三届”上山下乡,施正峰在回漳时偶然发现父亲正在收集弘一法师在漳州弘法的“点滴”,打算资料收集齐全后,撰写一本弘一法师在漳史实的书。1988年父亲施大晟病逝之前,嘱托他完成这一未了的心愿。

  遵从父亲的嘱托,历经30多年收集、整理、编撰,施正峰在退休后以花甲之龄潜心写作,最终完成父亲的遗愿。

  施正峰的两个女儿由爷爷施大晟取名,一个叫青裳,一个叫渌容。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施正峰就把家族的历史讲给她们听,期望她们奋发上进,书香相承。“念祖宗缔造维艰,遗泽未泯,深愿后之孙子,世守勿坠。”十一世先祖施调培的教诲,仍被施家人一代又一代延续下去。

  “古藤仙馆”曾经名流会聚

  施正峰老宅的墙上装裱着一幅字画,是施荫棠所撰的《咏古藤仙馆》,文笔隽永,古藤仙馆是施家老宅花圃的名字。

  民国时期,施正峰的祖父施荫棠、叔祖施拱南常邀当时的知名文人吕玉书、黄仲琴、徐飞仙、陈家瑞、向连茹等在古藤仙馆里赏花吟诗,弘一法师也曾是座上贵宾。当时施拱南参与组建“诗钟学社”,每周聚会一次,挥笔痛斥日军暴行,抒发爱国之心。这种笔会活动延续20来年。

  施正峰说,施家的书香门第得以传承,除了“勿坠家声”耳提面命的训诫,也离不开祖父所结交的名人雅士潜移默化的熏陶。弘一法师在漳期间,父亲施大晟常伴左右为其研墨,得到大师指点开悟,书法上大有长进。当时漳州的名人、名医、名教师会聚在施家老宅,成为民国中晚期一道文化奇观。

  “古藤仙馆”是施老先生的一个情结,他生于斯,长于斯,见证了家族的荣耀。如今,施家老宅的前、后花园经修缮后还保留得很完整,但文人雅士兴聚清谈的文化景观早已消失。施家后人大多已搬离老宅,只有施正峰和大哥施正文两家还住在那里。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龙文区将建首座建筑垃圾消纳场 选址小港北路附近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