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漳某部参加阅兵仪式官兵载誉归来 部队热烈欢迎
胸前戴上红花,心里装满自豪。昨天中午,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驻漳73131部队的100多名官兵从首都北京载誉归来。
73131部队在师部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市委副书记林文耀、副市长兰万安,驻漳某部部队长徐文华、政委陈登铝等亲切接见受阅官兵,向他们致以诚挚的慰问和祝贺。
在阅兵式上,73131部队的121名官兵在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接受检阅,7名官兵在装备方队接受检阅。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由第31集团军某师为主抽组,为挂枪方队,在徒步方队中第五个亮相,走过天安门广场时,方队军姿严整,气势如虹。
训练期间,受阅官兵以严明的政治纪律、过硬的战斗作风受到军委、总部和军区领导的表扬,获得了阅兵优胜方队、阅兵训练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林文耀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受阅官兵不辱使命、精彩出色地完成受阅任务表示热烈祝贺与崇高敬意。他说,参加胜利日阅兵,是军人的无上光荣,也是漳州的光荣,受阅官兵圆满完成了任务,不仅是部队的荣誉,也是漳州人民的骄傲。
漳州将在大力弘扬阅兵精神的同时,发扬双拥工作优良传统,继续为部队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贡献力量。据悉,为了圆满完成本次受阅任务,今年3月,该部队官兵前往福州开展训练,5月份又赴北京参加训练。
训练期间,广大官兵牢记使命,在封闭式、高强度的训练条件下,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高标准完成了各项训练任务。
受阅官兵:“这是军人的无上荣光”
9月7日12点09分,受阅士兵载誉归来,在师部门口排起整齐的队伍。
9月7日上午,驻漳73131部队师部鞭炮齐鸣、军乐嘹亮、鼓声震天,部队官兵早早守在师部门口,等待迎接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战友们载誉归来。
12点09分,4辆载着受阅官兵的大巴车缓缓驶来,只见受阅官兵个个精神抖擞、胸戴红花、快步下车,在军乐声中再次迈开整齐划一的步伐,展示了阅兵式训练的风采。此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等待多时的部队领导和战友纷纷上前握手问候,受阅官兵的家属也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纷纷上前献花、拥抱。
在师部大楼前,“热烈欢迎受阅官兵凯旋”的红色条幅十分显眼,受阅官兵和前来迎接的部队领导及漳州市领导在此合影留念。
“在受阅的整个方队中,我们的战士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是我们的骄傲。”杜新飞是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的政委,是此次73131部队进京受阅的领队,他说:“我们要继续把阅兵的精神传承下去,一心向党、一腔热血、一丝不苟、一往无前。”
在现场所有受阅官兵的脸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印记,是受阅官兵在训练中不畏辛苦的生动体现。因为训练时要戴钢盔,因此,被晒得黝黑的脸庞上,都留下钢盔帽带遮住的一个特别醒目的“Y”字印记。“我们叫它‘阅兵之花’,这是我们的骄傲。”受阅战士林锐东说。
林锐东是漳州东山人,他说:“为了训练,不少战友脚上磨出血泡,就带着血泡训练,血泡磨破了再起,起了再磨,没有人叫苦,大家互相鼓励,一直坚持到最后,因为参加阅兵是军人至高无上的荣光。”
在前来迎接的队伍里,有三位翘首以盼的家属,他们是受阅士兵李明杰的母亲、父亲和大伯。其中,母亲黄素英笑得最灿烂,她说:“得知儿子要去参加阅兵,全家人都很激动,阅兵那天,全家人早早坐在电视机前等待,虽然没有儿子的镜头,但看到他所在方队走过天安门城楼,还是非常骄傲。今后希望他能在部队里多历练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
“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这是阅兵训练的一句口号。“因为采取全程淘汰制,参加阅兵的战士都铆着一股劲,别人叫你休息,你都不想休息,因为不想被淘汰。”邹德虎来自四川,2007年入伍,是名副其实的老兵,这次参加阅兵,他的感触颇深:“刚到北京时,天气很热,有时一天要训练12个小时,回首受阅训练的日子,有汗水、泪水和太多的难忘的东西,家里奶奶重病、爸爸又刚好遇到车祸需要理赔,但伴随着我的坚持训练,一切都过去了,我会把这段日子珍藏心中,它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记者 冯思佳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