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南炮台克虏伯大炮保卫战中击沉日舰“箬竹”号

▲历史悠久的南炮台
一炮“走红”击沉日舰
黄清亮介绍说,当年厦门是日军攻占的战略目标。1937年9月3日凌晨4:03,日本南支舰队第五水雷战队的驱逐舰,在空军掩护下,“箬竹”舰等突然驶到大担灯塔前,向白石头及曾厝垵海军机场发起炮击,同时也猛攻胡里山炮台。
日军并向青屿鱼雷发射站及各炮台猛烈轰击,向鼓浪屿方向挺进。上午10时许,胡里山炮台、磐石炮台、屿仔尾炮台和白石头炮台相继还击,日舰不敢在攻击区掉头,只好在日机的掩护下,仓皇地往鼓浪屿方向逃窜,再向青屿方向逃窜。
驻守在屿仔尾炮台的守军观察到敌情后,向主台官何荣冠报告,屿仔尾炮台立即进入战时状态。待日舰进入屿仔尾炮台克虏伯大炮的攻击圈后,何荣冠下令开炮,由主炮手李青山操作,“轰”的一声巨响,驱逐舰“箬竹”13号猝不及防,右舷中弹。
中弹后的“箬竹”右舷大量进水,开始倾斜,在随后赶来的“羽风”号等舰艇的护航下,往青屿方向的“长礁灯塔”(日本防卫厅记载的是“与葡萄山对冲的灯塔”)逃窜。
中弹的“箬竹”号在塔角附近的沙滩上冲滩,舰艇上的日军登上护航舰艇逃走,只留下冒着熊熊烈火的“箬竹”舰。

▲南炮台内出土的炮弹
填海筑路 发挥余热
也有学者认为,真正击沉“箬竹”舰的是厦门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
黄清亮认为,首先时间上不对,“厦门的一些学者说‘箬竹’被击沉的时间是上午9时许,可是经过人证证明,击沉的时间,是下午四五点钟,这明显有出入”。
此外,一些学者还认为,南炮台上根本就没有28生的克虏伯大炮。“后来我们从弹药库里挖掘了十多枚28生炮弹。”黄清亮说,如果没有28生的克虏伯大炮,那么备这些炮弹干吗?“我们后来找到了当时的见证人王依朦,龙海港尾镇深沃村人,今年90多岁了。王依朦还记得,那天下午四五点钟时,听到了巨大的炮声,跑到山上(将军山)看,发现一艘舰艇停在沙滩上并看见日军撤走,他就跑到舰艇上,拿了一张凳子回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