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雕刻世家祖传脱胎漆器工艺 学艺者少传承难盼申遗

2015-07-27 15:04 来源:闽南网 0
黄守正是漳浦县赵家堡雕塑世家的第五代传人,欲为脱胎漆器工艺申遗。

  闽南网7月27日讯(闽南网记者 王惠敏) 在传统信仰里,佛像大多代表人们敬仰的神明,但很少人探寻它们从何而来。黄守正是漳浦县湖西镇赵家堡雕塑世家的第五代传人。在漳州,现在只有他一人在做脱胎漆器佛像全套工艺。在默默传承这项工艺的同时,他想为脱胎漆器工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勾勒漆线雕(漳州频道 陈晓哲摄)

勾勒漆线雕(漳州频道 陈晓哲摄)

  黄氏家族的脱胎漆器曾一度远销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不过,现在对外销量明显减少。相对普通雕像创作,脱胎漆器工序繁多,技艺细腻,最重要的还在于天然漆和矿石等原料的综合运用以及工艺师的艺术创作。

  精致的作品需要好手艺,基本上都要创作者亲历亲为。在黄守正看来,技艺要边做边学,学到老做到老。他希望有更多人来学艺,但少有人能坐十几年冷板凳。1991年出生的儿子黄思艺是家族中第六代传人,17岁学艺。目前,他还在一点一滴地摸索、学习中。

  传世技艺由来已久

  脱胎漆器工艺是黄氏祖上留下来的传家宝。黄氏家族中很多人从事佛像等工艺品制作,但大多创作符合大众化需求的作品,与纯手工的脱胎漆器渐行渐远。

  据黄守正介绍,这种古老工艺源于唐朝,当时佛像作品较少,主要是篮子、碗、盆等器皿,宋朝时发展成脱胎漆器。他认为,南宋末年赵氏皇族南迁,这项技艺也应是那时带过来的,但没有相关记载。

  黄守正家中保留最久远的作品创作于1938年。在厦门南普陀寺,有一尊千手观音历史长达170多年,也由黄氏制作。在泰国,有三尊国王雕像出自黄氏之手。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漳州市首例最高龄食管癌手术成功 91岁患者出院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