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社区智能快件箱试水 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
核心提示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出现巨大变化。在漳州,社区电商的日渐兴起成为了社区商业发展的新引擎。电商与传统零售联手,将促进传统产业以“互联网+”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快递员通过智能快件箱存放快件
一段时间来,漳州社区电商逐步成长,以短平快、每天惠、新南丰等商家为代表的一批社区电商大力开拓社区商圈。
各色产品“触网”进社区
方便市民得商机
键入电商网站,指尖在屏幕上滑动挑选中意商品,无论是柴米油盐,还是洗护家居用品,一键下单即可享受“送货上门”服务……近日,“私人订制”的互联网社区服务被电商“短平快”搬进了社区。
在百度、APP端或是微信端键入“短平快”,蹦出来的社区网站上集纳了民生30分钟送达、土特产邮购、农产品预售、洗涤、餐饮、代购、家政、农业(阳台有机种植)等八大板块,色色俱全的“虚拟货架”架构起市民生活的衣食住行。
DPK员工正在分拣快递
DPK员工正在整理将要分送的干洗衣物
社区短平快的新业务——阳台有机种植
在市区胜利西路龙景台小区的“短平快”实体门店,记者看到,与传统超市商品堆叠得琳琅满目不同,10来平方米的小店售卖的商品并不多。店家告诉记者:“‘短平快’社区店有网络商城近万种商品作为店铺储备,摆脱了传统小店陈列不足的困扰。社区居民可以采用‘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的方式,从商城购物并由距离最近的社区便利店配送或者到店自提。目前,‘短平快’社区店在全市已成功落地60家。”
“短平快”,恰如其名,已经给消费者带去不少快捷方便。家住东方明珠的70岁的孙大妈腿脚不麻利,买米买油这样的“力气活”成了烦心事。近日,孙大妈的儿子在“短平快”社区网站给她订了一袋大米,“配送员直接送货上门,只用了15分钟,儿子在电商平台订购的大米就到手了,价格还比门店售卖的更便宜!”孙大妈笑着说。
此外,部分农产品也“搭伴儿”电商,以预售的模式“触网”进社区。在“短平快”服务平台,农产品预售板块一经推出就收获了颇高的人气,其预售农产品包括樱桃、水果玉米、土猪肉等品类。
日前,家住九龙城的王女士就在平台上订购了南靖土猪肉。“平台和正规基地合作,并在网上罗列了土猪的售卖清单,会员通过平台就可以限量订购,非常方便。”王女士坦言,她常常想尝一尝家乡地道的味道却囿于路途遥远或没时间,“如今通过平台就能实现这个愿望,足不出户,尽享风味。”王女士啧啧称赞。
对此,福建短平快电子商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祥表示,社区平台促进了商品“触网”升级。“在农产品方面,对于一些普通食蔬,平台配备快递定时配送,让市民昨晚订购第二天就能收到新鲜蔬菜,不用赶早市砍价买菜;在农产品预订方面,平台和经过认证的基地资源合作,针对全国的土特产进行预售,让供应商以销定产,消费者以认领的方式进行购买,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以实惠的价格乐享各地地道美味。”与此同时,在把一些外地土特产引进来的同时,社区服务平台也积极把本土特色推介出去。
除了“短平快”,目前,每天惠、新南丰等一批社区电商也正积极开拓社区商圈。
每天惠集团2011年成立于深圳,2013年正式确定“便利店+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会员体系”三位一体商业模式。2014年10月份,每天惠进军漳州,建立起社区的零售和服务终端,打造智慧便利店新模式,为漳州社区便利店的转型提供了导向。如今,全市范围内每天惠智慧便利店达51家(已升级开业28家),福建地区共落地300多家。
2014年11月22日,首家“每天惠”便利店开业当天,吸引了4000多人,参加购物和兑换礼品达3000余人次,活动过程中众多商品断货。一个平时日营业额2000元的小店在活动当日达到了20000元。今年第一季度,每天惠便利店共开业19家,总营业额达580万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