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云洞岩发现清代“诸灵觉晓”碑 揭秘漏泽园文化

2015-06-12 10:19 来源:闽南日报 0

  云洞岩发现清代“诸灵觉晓”碑 对研究漏泽园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6月11日,筹建中的龙文区博物馆人员根据蓝田镇蔡坂村村民蔡田根和蔡溪南提供的线索,在云洞岩东南面山坡上,发现了一通清乾隆“诸灵觉晓”碑。文博研究馆员陈立群先生考证后认为,石碑所在地为清乾隆时期的一处义冢,属于当地的“漏泽园”。

  该石碑高80厘米、宽120厘米、厚20厘米,碑中央镌“诸灵觉晓”四个大字,左右镌纪年与落款。立碑年代为“大清乾隆戊子年阳月谷旦”,阳月即农历十月,从“湘江黄家园敬修”“董事黄禹锡、黄严齐”等字样可知,是龙文区湘桥社(古称湘江)黄氏家族董事出资在云洞岩山上修建这一处义冢,并立此碑。

  铭文最后的落款是:“云洞僧宏悟协成”。这记载了云洞僧人宏悟在建造和瘞埋的过程中,替诸灵超度、祈福的历史情节,也印证了漏泽园与寺僧关系密切的历史记载。宏悟既为“云洞僧”,漏泽园就应距云洞岩寺庙不远,即在寺庙之下的山坡。山之南属阳,是墓寝的理想之所。

  在闽南一带,有修建大众爷庙、应公妈庙、中元普度、祭“瓮公瓮妈”等民俗,其义就类似官办的漏泽园。后来,漏泽园的功能经历朝历代的传承和演变,同时也瘞埋些抛尸荒野的动物遗骸,除却保护环境的因素外,无疑也体现了“众生无界”“大爱无疆”等理念和境界。

  云洞岩“诸灵觉晓”碑的发现,对研究闽南地区漏泽园的历史、民间的祭拜信仰习俗等,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据了解,漏泽园始制于北宋,为古时官设的丛葬地,凡无主尸骨及家贫无葬地者,由官家丛葬,称为漏泽园。漏泽园是国家安葬贫苦者骸骨的公共墓地,是一个较高制度化的福利机构。其位置多选在高地,规模有大有小。客观上改善了环境卫生,也防止疫病流行。(陈华俐 沈少辉 吴钦良)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漳州新增2个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 绿色建筑简介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