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区玄坛宫村村民修房 发现刻“活佛宫”香炉
“漳州千年肉身佛迷踪”追踪 村民修房发现刻有“活佛宫”香炉
龙文当地派专人保管;学者称,是漳州千年肉身佛迷踪的重要证据
香炉上刻有“活佛宫”字样
闽南网5月13日讯 “我们村里发现活佛宫的香炉啦。”昨天,龙文区步文镇玄坛宫村村主任林泉州带来好消息。
此前,玄坛宫村千年肉身佛百年前流失日本的事,在漳州引发关注(本报5月5日曾作报道)。
而发现这尊刻有“活佛宫”字样的香炉,是村民石先生。早在2008年,他再度翻修房子时挖出一尊香炉,之前随意放在后院里,最近查看才知道,这香炉与活佛宫有关。专家称,这尊香炉非常重要,这是日本横滨总持寺肉身佛来自漳州的重要证据。目前,龙文区有关部门已启动相关工作。
【发现】
挖地基发现香炉 村里派专人保管
昨天,玄坛宫村村口的正一灵宫,围了很多村民,议论纷纷。因为,村民石先生把他挖到的一尊香炉交给正一灵宫,村民们好奇,过来探个究竟。
村主任林泉州称,目前,香炉白天先摆放在庙里,供奉在肉身佛雕像前,同时也供村民参观、上香。
这尊香炉长70厘米,宽约40厘米,由花岗岩雕刻而成,从远处看,做工比较粗糙,呈灰白色,缺了一个角。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香炉正面上方刻着的文字,即“活佛宫”三个大字。这三个大字下方刻着一朵荷花,左侧刻着“光绪岁次甲午仲月吉日立”,右侧刻着“××锦田刘景云、郑有霖合敬”字样,其中排头两个字已看不清内容。
发现这尊香炉后,村民们奔走相告。林泉州称,村子里有200多户,共1000多人,几乎每家每户都供奉着肉身佛的相片,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在家里烧香祈祷。
如今,这尊香炉白天陈列在正一灵宫,晚上村里则安排了专人保管。因为林泉州担心,这么重要的文物会被偷了。
曾作普通香炉再掩埋
再度修房时才挖出
发现这尊香炉的,是村民石先生。
石先生家住活佛宫遗址东侧约30多米处。说起这尊香炉,石先生说,背后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原来,1993年石先生建房子挖地基的时候挖到了这尊香炉,当时根本不知道肉身佛流失日本的事情,于是又随便将香炉掩埋回去,“那个时候,完全没有活佛宫的意识,也没注意看香炉上刻着什么文字”。
1997年,漳州文史学者黄戴德先生开始研究“活佛宫”,并找到了活佛宫的遗址——玄坛宫村。石先生还记得当时很多专家到遗址考古挖掘,不过,当时石先生也没有意识到这香炉跟活佛宫会有联系。
2008年,石先生的房子再次翻修,原先埋在后院的香炉再次被挖了出来。因为有了之前专家的考古挖掘,石先生特意将香炉挖了出来,并放在后院,“不过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人再提肉身佛的事情,也不知道这尊香炉对研究和追索有什么意义”。
于是,这香炉便一直放在家里。
【学者】漳州文史学者黄戴德:
香炉的发现,让漳州千年肉身佛迷踪的证据链完整
现年89岁的黄戴德先生,得知这尊香炉后,连声说“非常好”。
黄戴德称,这是证明日本横滨总持寺肉身佛来自漳州的重要证据。
黄戴德分析称,这香炉是当时的信徒捐给寺庙的,“现在寺庙也还有这个传统”。这尊香炉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上面写着“活佛宫”三个字,这与山崎彪在1924年写的《无际大师之由来》的内容吻合。山崎彪当年将肉身佛带去日本,他本人写的回忆录最具说服力。
此外,香炉上写着的“光绪岁次甲午仲月”,时间是公元1894年,比肉身佛流失日本还早17年,这也说明那时候香火是很旺的。黄戴德称,如今在原来文献资料证据、人物口述证据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件实物证据,这样的证据链更加完善了,建议村民一定要好好保存。
芗城区佛教协会副会长庄宗沛称,1997年众多专家曾对活佛宫遗址进行考古挖掘,“当时在拜石下方挖掘到了两尊大香炉,不过香炉上没有刻着活佛宫关联的文字,不好直接证明香炉与活佛宫之间的关系”,而这尊香炉完全可以佐证活佛宫的历史存在,这与日本的文献资料相互吻合。
肉身佛背后
或“隐匿”更多故事
黄戴德称,从现有的证据看,可以看出活佛宫不是一座大寺庙,一是庙宇的规模不大、相关设施也较为简陋;不过黄戴德发现肉身佛的佛龛非常精美,“因此肉身佛原本可能不是这个庙里的和尚,而是路过该地,因为遇到阻碍而停了下来,临时搭盖的小庙”,而目前漳州文献资料,暂时没有发现有关活佛宫的记载。随着活佛宫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或许会有更多肉身佛的故事被挖掘出来。(海都记者 苏禹成 白志强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